李朝歌想了想,又問道。
兩房嫡系的明字輩里,只有兩人練武。
一個,是李長空的小女兒,李明蘭,如今已有五品修為。
而另一個,則是李長青的長子,李明府。
相比李明蘭不嫁人,不生子的奉道式修煉,身材臃腫,娶了好幾房嬌妻美妾的李明府,遠沒有這毅力和心氣。
“目前,我們李家六品武者共計十六人,七品武者共計四十人。
李明府,目前還在七品武者境,停滯不前。”
李策之說起這個,也是有些恨鐵不成鋼。
一年前就是七品武者境了。
這一年來,族人們的修煉進度都大大提升,很多如坐火箭般,一年破兩境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。
可李明府,身為兩房嫡系,拿著最優渥的修行資源,還讓父親親自開啟了武道良才的資質。
從各方面條件來看,他都不應該一年時間沖不上六品武者境。
可他楞是......有這個本事,不破境。
便是李策之和他關系不錯,都想說一聲爛泥扶不上墻了。
“罷了,罷了。”
李朝歌聽到后,也是頭大如斗,搖頭嘆氣。
這李明府,貪圖享樂,做生意有些天賦,卻真沒什么武道潛力。
“給他的待遇還是不變.....再怎么,長青也就他這一個兒子。”
李朝歌沉吟著,開口道。
李長青替李朝歌挑了二十年的家族重擔。
待到李朝歌一脈回歸后,毫不棧戀權位,第一時間把家主的位置傳給了李策之。
待李策之等人,確實親厚。
縱然兒子不成器,也得給他留點念想。
“是,父親。”
李策之點了點頭,應聲說著:“除此之外,我李家尚有八品武者十一人,九品武者十七人。
至于還沒有真正邁入武道行列的十品淬體,共計四十一人。”
這些還在下三品徘徊的武者,真正的李家明字輩很少。
大都是肅字輩的孩童,或者是入贅李家,改了姓名的贅婿們。
畢竟,李家如今有血脈和天命照映加成,還有頗為豐厚的修行資源供給。
便是一頭豬,養了兩三年都不可能還在下三品了。
“恩,文道呢,家中文道發展如何?”
李朝歌得知了這些數據后,又開口問了問儒道的發展情況。
雖然現在,還沒真正出作用,但日后,李朝歌隱有預感,這也是家族發展的重要一環。
“我按照父親的交代,讓那些武道實在練不出來的族人,都去研習文道了。”
李策之如實匯報道:“家族如今主修儒道的族人,共有三十來位,成果斐然。”
“現在,已有六人寫出了達郡文章。
其中,李明玉的文運增長最快,前些日子一篇策論的文運,已接近鳴洲程度。”
“倒是個好消息。”
李朝歌聽到后,老懷欣慰:“長青的兒子不爭氣,女兒倒是不錯,日后好好發展,也不怕他們這一脈,在家族會立不住腳。”
此后,李朝歌又詢問了許多家長里短的事情。
得知目前,局勢還沒有多少變化。
柱國世家和皇族,依舊沒有真正下場。
而在大離王朝境內,諸多勢力,已是為了搶奪地盤,搶奪修行資源,打破了腦袋。
明州云山郡這一塊,蘇氏家族和秦氏家族的對抗仍是僵持不下。
今天你殺我幾個族人,查封我幾間產業,礦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