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個節拍,含三孔,四個音符分別是1231,稍稍動下舌頭就行。而且每個音符的位置,是吹還是吸,冉讓幾乎不用去想,看著譜子就能自然反應出來。
第二個節拍,連位置都不用變動,還是這三個吹咀。只是改變了吹和吸,就能吹奏2342。
到第三個節拍,依然不用變動位置,只是舍棄了第一孔,用到了所含三孔的最右邊一個C調5。
到第四個節拍,仍然不用變動位置,用到了C調6。
終于到第五個節拍,冉讓向右橫移了一隔,用到了7和高音1。之后由高降低,依然是如此,前四個節拍嘴和琴根本不用動,直接就能吹下來。
只是練習曲吹到這里,終于讓人感覺到了一點不適。
因為它有連續的幾個吸音,從7到6再到4,冉讓吸下來感覺自己的肺都要撐爆了。加上他的肋骨軟組織還沒有痊愈,更是忍不住咳嗽了起來。
不少性格外向的人,更是一下倒在了椅子上:“哎呀,完了完了,老子不行了!”
“我靠,氣吞天下啊!……”
不過冉讓覺得,只要掌握好節奏吸下來并不是不可能。于是他沒有怨聲載道,依然努力的練琴,只是這一折騰頭上的汗又涌了出來。
第五個節拍后,冉讓又向左回移了一隔,吹完倒數第三個節拍。但倒數第二個四拍用到了低音部7,需要再左移一隔,盡管沒什么難度,但讓冉讓想到了更多的東西。
“我如果在第四個節拍最后左移兩隔,最后就能夠減少一次移動了。不過我能適應過來嗎?”
因為吹每個音的動作,位置,冉讓都練出了一點習慣。要是突然多移一位,這就意味著嘴唇的正中間對準的是C調1,而不再是3。
冉讓突然意識到,看似簡單的音符要駕馭起來,當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。每一個音,都應該習慣含三孔中的任何一種吹奏方法:左,中,右一個都不能少。
今天的課程很簡單,就是吹這個練習曲。老王也沒有多講什么,更沒有要求什么,只是一遍遍的教大家唱譜,然后帶著大家一起吹口琴,頗有些得過且過的意味。
同學們也相當配合。課程上到一半,就有人借口上廁所,有事溜了。剩下的人情緒也越來越低,呵欠連天,玩手機聊天,聽課的人也越來越少。
“老王,我頭暈!”幾個女生抱怨起來。
“剛開始學口琴的時候,都有那么一點。不要擔心,多多練習就沒事了!”老王一貫是那樣的微笑,也不知道他想干什么。
“老王,什么時候學個曲子啊?”幾個男生有些不爽。
“打好基礎,再學曲子才能吹得好。”老王依然微笑,根本不把同學們的訴求放在心上。
而還在堅持吹口琴的人,也沒幾個按老王教的方法吹,那樣太折騰人了。畢竟撅著嘴含住吹咀,照樣可以吹出不錯的音色。
也就冉讓非常配合老王的折騰。老王讓唱他就跟著唱,讓吹就跟著吹;而且動作,節拍,嘴型,方法一點都不偷懶,把這個練習曲吹得熟練到位。
但冉讓的心里卻一直沒有舒服。因為老王在演示的時候他一直在“暗中觀察”。由高到低的七個節拍,老王的確只左移了一次,而且是移動的兩格。
“老師沒有明說,是不是這并不重要,還是課程沒有講到這里?但老師的演奏方法,應該不會錯的,不然他不會這樣吹。我回家后還是要多多練習,一定要掌握這個練習譜。”
下課之后,老王依然禮貌的和大家道別。同學們也有氣無力的站了起來,但讓冉讓失望的是今天沒有人再瀟灑的扔掉口琴讓他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