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過隨機的訓練,冉讓終于能夠隨時隨意都準確的含到口琴正確的吹咀。而且還能夠按照含孔的位置要求,吹出這一個節拍的音符。
媽媽也不知道冉讓在玩什么,不過看見兒子這么高興,她自然也很欣慰。
下午四點半,朵朵照例發來了一條微信:“別忘了上課哦?”
冉讓今天倒是沒忘,回道:“謝謝,我正準備去。”他不像嚴勇為那樣,休息的時候被叫到單位就不高興。不管是培訓還是加班,冉讓就沒有過什么怨言。
五點零五分,冉讓準時來到了營運部培訓教室,今天并沒有遲到。
不過今天到的同學更少了,只有三十多個,比昨天又少了一小半。
這位老王講課的進度不快,當然也不慢。今天教的是第三個練習譜,卻是比昨天的要簡單許多,四二拍經過兩天練習,冉讓再吹這個曲子,終于有了一點“上口”的感覺。
之后,老王又拿出了這個曲子的升級版。同樣是四二拍,但第一個間隔中,1是一拍,23下面劃了一條橫連線。第二個間隔,2是一拍,34下面劃了一條橫連線。
老師教唱時,節拍是:
“do—re-mi|re—mi-fa|mi—fa-so|fa—so-|so—-xi|—xi-do|xi—-xi|do——”
“do—xi-|xi—-so|—so-fa|so—fa-mi|fa—mi-re|mi—re-do|re—do-xi|do——”
對著譜子吹練了幾次的冉讓,馬上又感覺到新知識:下橫線就是連音符號。它表示兩個音符連在一起,變成了一個半拍,然后再和前面的音符組合成一個整拍。
果然,老師教的練習譜,每天都有一個新知識。而且是通過練習,自己感受,并不是強行灌輸。
這個練習譜最后也用到了低音部的7,而這一回冉讓終于沒有再糾結了。中音部任何一個音符,他隨時能夠準確的找到,而且怎樣含孔都能控制。
于是這個稍微有點復雜的練習譜,冉讓吹起來也同樣變得容易。
但是其他同學的感覺就不一樣了。除了天生對音準有些天賦的人之外,很多還在堅持人又被老師勸退。第二節自習,不少人已經溜之大吉。
結果自習課上,老師又教了一個譜子。和之前的譜子大致相似,只是節奏上有了細微的變化。
1—23|4—2—|3—45|6—4—|5—67|1—6—|7—67|1——|
1—76|7—5—|6—54|5—3—|4—32|3—1—|2—17|1——||
冉讓并沒有管別人的事,只是自顧自的聽講,練琴。他堅持按照老師的方法,先唱,然后打著節拍;心里默唱,然后嘴上吹,越練越覺得有滋味。
同樣是四二拍,第一個節拍中有一個單音,一個連音,而第二個節拍中是兩個單音。到了第三個節拍,又是一單一連,如此反復更容易讓人掌握節奏。
音樂要好聽,一是音準,二就是節奏。按中國傳統的韻律來說,一個是腔,一個是板。“荒腔走板”就是指音準和節奏都不在線的那種人。
口琴起源于中國。老師在今天的題外話中,卻是提到過這方面的內容。
“帥哥,你的口琴忘拿了!”
“不要了,送你。”
放學之后,冉讓意外的又揀到了一把土豪扔在桌上的口琴。這讓他更加高興,雖然冉讓不知道這些人為什么如此有錢,但他知道自己很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