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醒來,冉讓吃了早飯,就自覺自愿的繼續練習口琴。
能夠吹奏出一首完整的歌,對于初學口琴的人來說都是極為興奮的,可以說是百吹不厭。
但冉讓似乎天生有點強迫癥。哪怕這首歌并不難,可他總覺得不太滿意。
因為老師示范這首歌的時候,是通過麥克風傳遞給大家的。冉讓非常清晰的聽到,無論是在節拍上,還是在音準上,都清澈如泉水一般,沒有半點瑕疵。
而冉讓在吹奏練習曲的時候,可以保證節拍和音質。
但在真正吹奏歌曲的時候,卻總是有那么一點不近人意的地方。
有時候吹奏的音符太短,沒有盈滿一個節拍。有時候又拖沓了一點,稍顯冗長。更有的時候因為音符間隔太遠,跳音的時候吹得不那么準確,漏出了一點雜音。
特別是從低音5跳到中音4的時候,耳機傳出的音符總給人一種不連貫的感覺。
“這曲子看似簡單,但真要吹奏好并不容易。可能還是我太笨了吧?我得一個節拍一個節拍的練習,就像練習譜那樣抓住每一個音符才行。”
要是換了聰明人,能默下譜子把歌吹下來,有那么一點瑕疵也就算了。但冉讓不愿意這樣,因為心思單純的人往往容易鉆牛角尖。
于是冉讓把這首歌曲拆分成了若干段。就好像一個個的練習譜那樣,開始反復練習,找到最好的吹奏感覺。
終于,在練習到跳音的時候,冉讓發現了問題的關鍵。
“老師在吹這個跳音的位置,貌似并沒有大幅度的移動嘴唇和口琴的位置,顯得很從容。我認為從5432跳到低音部的55,應該是這樣含孔的。”
這四個音比較特殊。如果是一般的練習曲,含的三孔正好是531,可以直接吹下來。但對這首曲目,最好右吹5,然后左移一位,繼續右吹4;再左移一位,右吹32。
如此含住的三孔,右吹位置正好是2,中吹位置是低音7,左吹位置則找到了低音5。
然后重新跳回到中音4,只需要向右橫移一隔;同時舌頭改左吹為右吹,就能夠像其他小間隔的音符一樣,形成連貫的演奏。
發現這個秘密之后,冉讓一下就興奮起來。試著把這個小節練到熟悉,果然也能夠像老師那樣非常從容,連貫,穩定的吹奏出5-432-5(低)5(低)-4-321-。
“不容易啊!”終于解決了這個最大的攔路虎,冉讓在練完最后一個小節之后,把這首《很久以前》重新又吹奏了一遍。
耳機里傳出的音樂,終于讓他有了一點滿意的感覺。冉讓在這個時候,也感覺到了疲憊。
不知不覺,時間又到下午了。
冉讓和媽媽一起吃了飯,休息了一會兒之后,便收拾東西去單位繼續上培訓課。
來到公司后,冉讓的警惕性也越來越高。因為今天不用打卡,所以他并沒有走員工通道,直接從外場電梯上了辦公樓,沒遇上任何熟人。
因為今天來得早一些,培訓教室還沒有什么人。冉讓便先去旁邊的廁所沖了一把臉,將自己收拾干凈,再回到教室找了個角落坐下來休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