距孟津關渡口不遠的會盟鎮邊上,有一個小村,叫做扣馬村,村里有一處會盟臺遺址,相傳為周武王伐紂時與諸侯會師之地,被稱為“八百諸侯會盟津”,今天的會盟鎮和孟津縣,得名便是與此有關。
“八百諸侯?這么多?”和李跡一起騎馬慢慢走近村口的越晗雪驚訝地出聲問道。
李跡笑著解釋道:“這里的‘八百’指的是‘八伯’,即八位伯爵級的諸侯,而非八百名諸侯,就跟諸子百家的夸張級說法差不多。”
從來只讀醫書不讀史書的越晗雪看著那處越來越近的會盟臺遺址,也是神往地道:“奉天伐紂,商周大戰,闡截二教,真想回到七百年多前,看一看那一場波瀾壯闊的戰爭。”
李跡的頭隨著馬步一上一下地搖蕩著,說道:“有時候,歷史走得遠了,人們便只能看到它的背影,當初的面容再清晰,也只能停留在想象中。”
在經過一塊上面刻著“商夷齊扣馬地”字跡的石碑時,李跡拉住馬韁停了下來,翻身而下,回頭說道:“這里,要下馬了。”
越晗雪疑惑地看著他,在家坐褥塌,出門坐馬車的她并不是很愿意下馬走路。
李跡指著那塊石碑笑道:“扣馬村向來都有過碑下馬的說法,外人進村也需入鄉隨俗,你若不下馬,待會兒就會有村民過來對你‘叩馬而諫了’。”
越晗雪不情不愿地下了馬。
二人牽著馬走入村內。
走近會盟臺遺址,此地已有數人圍著,共同瞻仰先賢的光輝,扣馬村處在豫州邊境,直面著秦國和韓國,即便歷史悠久也一直沒有發展成一個富貴之地,那塊扣馬碑和會盟臺便是村里最大的光跡了,所以每日都會有村民來瞻仰追思,在有外人進村時更是會大肆吹捧一番。
七百年的風吹日曬,當年的八百諸侯會盟臺如今已是一座臺基遺址,只剩下毛石和鵝卵,裂縫和青苔,以及碎了一地的瓦礫,李跡和越晗雪望著這座遺址,耳中盡是村民的高聲談論:“當年殷紂王荒淫無道,政苛刑酷,各地百姓怨聲載道,連諸侯們都眾叛親離。所以周武王在統一西北地區以后,親率兵將討伐殷紂,便是在這里,八百諸侯齊會孟津,共商破敵大計!”
“那時候我們村可是風光啊,到現在都據說有諸侯在這里留下了寶貝,就在村里的某處地底下,可惜我們這些在這里活了大半輩子的人,都沒能找到那些寶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