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會長不知該如何形容自己看到對方面容時的感受,印象中只覺得如同一股傾天巨浪向自己鋪面而來,等到了面前時又突然化作一陣清風,悄然拂面而去。
紀白看到對方明顯有些緊張的看著自己,心中暗道不妄自己花心思營造氛圍。
剛剛他轉身的過程中,故意將身上的氣勢猛地外放,等完全轉過來之后又猛地一手,就造成的李會長之前的那種感受。
紀白收起子午訣,將浮塵托在左臂中央,看著李會長淡淡的說:“看樣子,這位道友就是如今此方太和山道觀的監院了吧?”
監院亦稱“當家”、“住持”,由常住道眾公選,為道教叢林中總管內外一切事務者,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派之主。
當監院大任者,必須才全智足,通道明德,仁義謙恭,寬宏大量,弱己衛眾,柔和善良,明罪福因果,功行俱備。
聽到紀白發話,李會長這才反應過來,連忙也掐了個子午訣回禮,期間李會長還敏銳的注意到對方說的是太和山,而不是武當山。
其實武當山古時候是叫太和山的,有“太岳”、“玄岳”、“大岳”之稱,只不過自唐代以后受到歷代封建皇帝的重視,封號武當,這才有了武當山的稱呼。
這時一旁的高個知客突然插嘴說道:“我們李會長可是方丈,是道教協會的會長。”
方丈是對道教十方叢林最高領導者稱謂,是受過三壇大戒,接過律師傳“法”,戒行精嚴,德高望重,受全體道眾擁戴而選的道士,佛教的方丈最初也是起源于道教這一稱謂。
“哦?”紀白輕輕的一挑眉,嘴角含笑微微作揖,就算聽到對方是現如今道教的最高領導者也沒有過多表情,一副云淡風輕的樣子。
“那到是老道我孟浪了,方丈勿怪。”紀白不卑不亢的說。
“不敢不敢,只不過是周遭道友抬愛而已。”
李會長連連表示謙虛,期間還悄悄瞪了一眼旁邊的高個知客,高個知客知道自己不該隨便插話,只得委屈的站在一旁。
說罷李會長帶著試探的語氣說:“不知道兄如何稱呼,仙鄉何處?來我武當有何指教?”
“如何稱呼.....仙鄉何處.....”
李會長的問題似乎勾起了紀白的回憶,紀白出神的望著門外湛藍的天空喃喃自語。
原本紀白只是想再裝一下,醞釀一下情緒,誰知在他不斷地重復李會長的問題之時,一股記憶突然如潮水般向他襲來。
自小出身于一個家業豐厚的富裕家庭,幼時生活愜意,不知愁為何滋味。
青年時代正值北宋淪亡,金人入侵,民族災難深重的時代,他揚天悲呼‘痛祖國之淪亡,憫民族之不振”。
他也曾于天春年間應過文、武試,也曾御街打馬,赴宴瓊林,也曾意氣風發,有志于拯救民族危難。
誰曾想國家政權孱弱,舍棄廣大北方人民不顧,一心只想著茍且偏安,苦于一身抱負沒有能夠施展,無力回天。
抗金失敗后,自己掘地穴居,稱之為“活死人墓”,以方牌掛其上,自稱王害瘋靈位,嘲諷自己是個早已死去的瘋子。
七年后走出活死人墓,前往山東傳道,期間度化七位弟子,大定十年正月初四日,自知行將羽化,召集四位弟子吩咐后事之后,悄然坐化。
李會長則是負手立在一旁,靜靜的看著紀白回憶過去,臉上沒有絲毫不耐之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