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骨銘心的記憶在紀白腦海中揮之不去,不斷重復翻滾,紀白此刻竟有些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自稱王害瘋的瘋道人,還是名叫紀白的新世紀青年。
“唉....”
紀白輕嘆一聲,心中似有無數言語,但有無人可說,話到嘴邊便煙消云散,盡數化作這悠然的一嘆。
黃鶴斷磯頭,故人今在否?舊江山渾是新愁。欲買桂花同載酒,終不似,少年游。
站在一旁的李會長此刻只覺得頭皮發麻,渾身泛起雞皮疙瘩,他竟然從這一聲嘆息中提出了滄海桑田,世事變遷的味道。
人間莫住三千歲,滄海桑田幾許悲。
不知怎么的,李會長腦海中突然閃過這一句詩詞,似乎用這句詩來形容此情此景再適合不過。
紀白此時回過神來,雖然已經從王重陽的身份中脫離,還是被之前的記憶影響到現在的心情。
“想起些許故人,讓道兄見笑了。”
紀白表情疲憊的笑了笑,沙啞著嗓子說:“不過是個渾渾噩噩一事無成的瘋道人,俗家姓名早已忘卻,道兄若是不介意,就叫我害瘋吧。”
說實話,李會長現在是真的有些摸不準了,對方到底是個什么路數。
按理說平日里遇到這種人,前言不搭后語,說話間躲躲藏藏裝神弄鬼,李會長一律是當做騙子或者神經病趕出去。
但是對方身上的氣勢和之前那聲輕嘆,都讓他的大腦有些不夠用了。
李會長作為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,又是精通道家經典的道門領袖,自以為還是有點眼力的。
從對方身上那股氣質,舉手投足之間的韻味,李會長斷定絕不可能是一般的神經病或者騙子。
想到這里李會長忍不住用起腦海中的相面之術,悄悄觀察紀白的長相,想從中獲取點信息。
要說這相面之術,李會長其實從來沒有主動學過,在他眼里這些都只是小道兒,只能算“術”,遠遠比不上他所學習的道家經典,那才是真正的“道”。
然而既然要讀道門經典,周易自然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。
《周易》即《易經》,《三易》之一,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理論根源,是古代漢民族思想、智慧的結晶,被譽為“大道之源”。
而道家著名的《易傳》就是對《周易》的詮釋和解讀。
《周易》中提出的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,則是占卜相面之學的源頭。
而作為熟讀鉆研《周易》和《易傳》的李會長,就算從來沒有主動學過,也不可避免的會一些相面之術。
李會長的相面之術可是正宗的通過《周易》中的卦辭和爻辭分析而來,根本不是市面上那些算命先生用的套話和瞎子蒙,整天有什么父在母先亡之類的軸話忽悠人。
誰知李會長不看不知道,越看心中震撼越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