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遠風笑了笑,“我就說嘛,按我那位兩位哥哥的窮兵黷武、好殺成性的性子,怎么會沒把臣子都得罪干凈,還有你們這種純忠之臣。
行了行了,別緊張,我不在意的。
說實話,你的這些條件嘛,我還真的一條都辦不到。”
楊開、王恒忠像是受了重重一擊,強裝出來的龍精虎猛瞬間不見蹤影,身體也垮塌下去,心灰氣喪。
高遠風道:“降周之事,要看怎么看。我之順周,當然不是因為忠于周王,而是為了我自己以及我親近的人,比如我爺爺他們。哦,就是高成髙綱他們這些那人的遺臣。為了讓他們能夠心安,為了讓他們能夠安享晚年。
復國呢,我們可以朝那方面努力。我的意見是,能做到什么地步就什么地步。或許將來只能占據一州一郡,呃,這個我現在就是渤海郡守了,所以應該不止這個地步。也或許不止是諸侯國,未必不能是一個皇朝。
合兵之事,倒是完全可以按你們的要求來。不過你們的實力有所欠缺,我希望你們能接受我一些靈藥,功法和良師方面的資助,使你們的實力有所提高。”
說到這里,高遠風突然有點羞赧,“你說的那么多關于治國方略,吏治民政方面的建議。這個嘛,我怕是力有未逮。”
前面幾條,楊開其實是可以讓步的,他最不能讓步的,恰恰是關于吏治和民政。吏治關乎他以后的生死,民政關乎他的信念。若高遠風是跟他兩個哥哥那樣的暴君,他寧死不愿認高遠風為主。
楊開失望之極,高遠風接下來的話,卻又讓他看到了希望。
高遠風繼續不好意思地說:“我說的力有未逮,是我太懶,懶得操心那么多。我能守護自己以及自己的親人就不錯了,你讓我守護一國黎民的平安,我不敢貿然答應。在路上我看到周軍強征百姓那點微薄的口糧,隱約也想過是不是該該幫幫他們。但我一個人精力有限,累死我也做不到。
我其實很喜歡東州道家無為而治的方式,吏政也好,民政也罷,你們想怎么做,你們去做就好了。你們做的越多,越好,不用我插手,我只會更高興,是不是這個理?”
是不是這個理?是個鬼呀。哪有不愛權的大王,那還是大王嗎?
楊開遲疑地說:“我希望限制王權,你能同意?”
高遠風坦誠地說:“我當然同意啦,為什么不同意?”他說的是真心話,因為他從來就不愿意復國當大王,只是為了爺爺的心愿而已。且做好了準備,復國之后,將王位禪讓給髙綱的子孫。思想轉變之后,他追求的也只是能夠保證自己及親人安寧的實力高位,并非是權位。對他來說,高位是安寧的保障,而不是頤指氣使的權力。
楊開半信半疑,“我姑且信你。但你爺爺他們未必同意吧?”
高遠風撓頭,“我不能操控他的想法。要想他們同意,你自去說服他們呀。”
高遠風這話,反而讓楊開相信了。君王嘛,不就喜歡讓臣子之間不同心嗎?但楊開固執地問:“萬一我和你爺爺他們不能達成一致時,你到底贊成哪一邊?”
這個問題非常重要,雙方政見不一時,就必須有一個裁判。裁判的站位,往往關乎政見的走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