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遠風沒找到,事態卻進一步擴大了。
周致逃回陳地,一面給周王上書,痛陳鎮東軍打著周軍的旗號卻偷襲他的鎮北軍,添油加醋自然是少不了的,不然他交待不了整個鎮北軍打不過鎮東軍兩個旅的事實。一面大力調集征東軍,再次朝鎮東軍攻去,名義是罰不臣,鎮東軍悍然攻擊鎮北軍,顯然是豎旗造反之舉。
于是,為了籌集糧草輜重,陳地跟當初的雁湖郡一樣,哀鴻遍野。隨著周軍大量向南集中,被壓榨狠了的陳地境內烽煙四起。高遠風當初沒改編的各地城衛軍,殺了周國派來的城衛軍將官和地方主官,豎起了反周大旗。
陳地突變,讓周瞻火冒三丈,怒罵高遠風是養不熟的狼崽子,這么快就露出了狼子野心,翻臉不認人。
這時又剛剛在河西郡的周飛燕,聞訊驚呆了。不是她一直沒走,她回了一趟常山,見了周瞻,皇甫嫻。在兩人的勸說下,放下架子收了脾氣,準備去渤海跟高遠風見面。正往東走呢,卻在河西聽到如此驚天的消息。
周瞻和周飛燕都沒懷疑周致說謊,立即認定是高遠風起了反心。
周飛燕心痛至極,愛得多深就恨得多深,再次上書周王,要求重新統兵,討伐高遠風。
高遠風此時還在東海晃蕩,對此完全不知情。直到所帶的糧食全都吃完了,天天吃魚又太膩味,這才在邑國靠岸,取道前往丹霞山。
髙綱出發前,去拜見了葉老一次,求葉老幫個忙。為了高遠風,葉老答應了。
所以髙綱抵達陳若虛雷千鈞處之后,命令收攏部隊,不再攻伐呂國,而是專心防備周軍,并高度贊揚兩位旅將的做法。髙綱本就憎恨周國,想滅周久矣。不是高遠風不贊成的話,他早就豎起了反周大旗,當然不可能懲罰狠狠打擊了周軍氣焰的陳若虛、雷千鈞。
髙綱的處置,雖不說讓陳若虛雷千鈞感激涕零,卻也心懷大慰。于是周致率征北軍大部趕到時,他們打得更是起勁,一舉反攻打入陳地。
上一次陳若虛雷千鈞沒殺周致,讓周致覺得高遠風終是不敢拿他怎么樣,所以傲氣依舊,收攏三萬左右的征北軍就敢再次攻來。遲鈍的他,以為經過上次一戰,陳若虛雷千鈞最多只剩一萬人左右。
征東軍的戰力比鎮北軍要強不少,而且有周輝,魯泰這些名副其實的勇將。很可惜,這次鎮東軍做主的不是猶猶豫豫的陳若虛,而是髙綱。
髙綱帶同陳若虛、雷千鈞一起,采用神識共振法,身先士卒,率先殺進周軍陣營,直取中軍。周軍哪里擋得住三大超人的合力,周致來不及逃跑,就被陳若虛斬于馬下。
周致一死,周輝、魯泰無力回天,不得不逃走。征北軍大敗而逃,死傷過半。
髙綱并未就此收手,而是揮軍殺入陳境,攆殺周國殘軍,并傳信陳地各郡,重申高遠風的承諾,要求各地軍民將周人趕出陳地。他的打算是,既然動了手,就干脆做絕,形成既成事實,讓高遠風回來之后再無選擇的余地,只能一條道走到底。
髙綱此舉并沒有跟高遠風對著干的意思,而是寄望一舉將高遠風推上諸侯王的位置。出征前,他跟葉老說過,也跟吳銘甫說過。葉、吳二人對此并不反對,且樂見其成。就算高遠風回來之后,他們也可以推說是周致先動的手,自衛反擊而已。
陳、雷兩位對髙綱追殺周軍從而奪回整個陳境的決定,開始還有點猶豫,他們當前的主要任務,應該是攻占呂國吧。
很快,一則消息徹底打消了他們的顧慮,呂國降了。呂國國王親自到丹霞山下鎮東軍行營,向吳銘甫獻上整個呂國地圖。
他們不知道是葉老悄悄走了一趟呂國國都,威逼呂王,要么死,要么降。憑葉老的功力,呂國就算有新晉超人,他依然能來去無蹤。再說丹霞幫已滅,呂國沒了靠山,呂王還能怎么辦?
高遠風靠岸的時候,髙綱剛剛將魯泰趕出南陵,并追向祥林郡。而且,楊開和馬廿一接到髙綱的鷹信,封鎖了鷹愁山口,準備一舉將魯泰周輝石繼等人,圍殺在陳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