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陣哄鬧之后,唯剩的三巨頭密語磋商,認可了張天興對天下大勢的分析,也就是仙教群起而攻,云風絕對無力抗衡。云風需要應付道儒巫墨四家聯手的攻勢,自然無力北顧。趁此機會奪取雪域,是法教壯大的良機。
更大的機會是,云風一旦守不住青龍山,多半會逃往霓云宮。那時候,占據了雪域的法教,將在搶奪云風仙書的爭斗中占得先手。
張天興之所大膽啟用韓斯,說不定跟盛祺有關。盛祺一直
(本章未完,請翻頁)
致力于年輕一代的培養,特別看重韓斯。
不過這三人也都自有派系,不可能讓韓斯一個人專權。紛紛決定,派出自己的親信參加進非常規精銳大軍。一面是搶功,一面是分權,不讓韓斯專美。
也有人質疑,柏朗梁洪溟都死于天京,何不趁機奪取中州在高原之外的各諸侯國以報前仇。
已被承認地位的韓斯氣定神閑地解釋,“不急于一時,目前我們需要儒家全力攻打天元,不宜觸動他們脆弱的神經。拿下雪域之后,攜大勝之威,再一舉南下。呵呵,那時候就不止是龍燕關外這十來個諸侯國的事了,而是整個高原北邊所有的中州諸侯國。中州重兵都在其西南,北邊之地,我們唾手可得。”
法教修士都深以為然,一個個像是打了雞血,因為他們看到了美好的前景,法教將在他們手里走出燕域,開疆拓土,興盛輝煌。
一時間,鷹信如放飛的鴿群一樣起飛,飛赴燕域各地,以及散步在雪域的各處密探所在地。法教這架巨大的機器,為了滅教大戰而高速運轉起來。
韓斯以為可以殺雪域一個出其不意,卻不知歷言的地魂分身和欒恬、殷然比他還先回到雪域。
歷言抵達雪京的第一件事,就是召見吳銘甫、童卅三等人。
云風本來曾傳書讓吳銘甫和柯銘潛回燕域,為今日的滅教大戰做準備。但吳銘甫自有主見,讓柯銘返回了燕域,他自己則留在了雪域。這在其他皇朝是不可思議的的抗旨不尊,但在云風麾下,只要屬下有何理的理由,他是不會有意見的。
吳銘甫留下,是因為他認為云風在燕域已經有了厚實的基礎,致勝的關鍵只在法教身上。擊垮法教,燕域凡俗世界必然望風而降。因為承風地域的國策,雖然飽受權貴詬病,但數量占絕對優勢的平民和底層官、商,都是真心擁護的。在以前,民眾或者一無所知,任由官府怎么說。現在,免費發行的天元日報燕域版,為底層民眾做出了無數的對比和宣傳。
若是不能擊敗法教,吳銘甫覺得自己回去用處也不大。
他留在雪域,是直覺詭谷教更加危險。
青州其實比雪域還窮,這是因為常年征戰所致。詭谷教將青州劃分為四十九國。每一國的國師,都是詭谷教弟子。國與國之間的爭端,都是詭谷教弟子之間的競爭。詭谷教弟子上位,比的不是功力,而是心計和軍略。所以整個青州,其實就是詭谷教弟子的試煉場。
在青州內戰中獲勝的詭谷教弟子,就可以派往天下各大勢力為謀士,比如曾經的柏朗和現今的孫彬亮。當然,這些弟子的身份都是隱秘的。
青州各國國師走馬燈一樣地換,但帝王卻恨少更換,于是給人一種錯覺,詭谷教不謀求霸權。
正因為征戰不斷,所以青州雖窮,但戰兵卻強悍無比。吳銘甫巡視雪域西境的時候,就敏感地察覺出這個問題。如此強兵,要是能統合在一起,其戰力會讓天下各國為之顫抖。
所以云風傳書讓吳銘甫回燕域地時候,吳銘甫就回書提醒此事,并留在了雪域。云風常年不理政務,所以沒注意。是羅玉雪同意了吳銘甫的選擇。
這次云風準備拿下法教,有醒悟過來詭谷教有可能搗鬼,這才知道吳銘甫早就有了預計。不得不感嘆,專業的事,還是交給專家為好。
于是叮囑歷言,將己方所有的實力都可以告訴吳銘甫,包括自己的地魂將率領道家精兵北出燕回山,以擊準備調呂奉的水軍回燕域的所有軍情。讓吳銘甫負責運籌指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