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30shu,最快更新馬謖別傳最新章節!
“鄂煥”一聲痛呼,伏在馬背上,倒拖長戟,策馬就逃。
馬謖這一鞭子,打的雖然不重,“鄂煥”也沒有受到什么傷害,但動靜可不小!
為了演這場戲,馬謖可是做足了功課。
他專門找二哥馬仲常,給“鄂煥”打造了一副銅制旳護心鏡,讓心腹士卒送去,囑咐他臨陣前穿好。
而馬謖所用之竹節鐵鞭,殺傷力可不小,也是由馬仲常親自出手,用真正的竹子模仿制作一把,用作平日切磋,這次剛好用上。
他這一鞭,打在“鄂煥”背后的護心銅鏡上,就相當于鑼槌敲在銅鑼上。
因為護心鏡系在鎖子甲上,聲音有些沉悶,再加竹節鞭自身的爆響聲,整個戰場的人都聽到了“鄂煥”后背被重重擊中的聲音。
就連一直懷疑“鄂煥”的高定,都非常擔心他的傷勢,只想著如何接應他回到本陣,全然忘記了他領軍突前是要對付“鄂煥”的初衷。
能有如此效果,與馬謖那嫻熟的鞭法是分不開的。
馬謖與“鄂煥”交手百余合,可不止一次使出“槍鞭”的絕招,雖然每次都被“鄂煥”躲過,但也體現出了鐵鞭不俗的殺傷力。
那時候的優秀將領,雖然未必都精通很多種武藝,但除了慣用的長兵器外,至少還要學會射箭和練習一種短兵器的武功招法。
這三種武器,針對不同的情景,分別用于遠程打擊、馬戰步戰,以及近身廝殺。
最常用的短兵器,是佩劍和短刀,大部分將領都喜歡使用劍和刀,甚至朝庭還有統一的將領制式配劍、配刀。
當時用劍最為出色的,是蜀漢的趙云,除了他的劍法凌厲,還因為他從曹操近侍夏侯恩手中,奪得了一柄絕世寶劍——青虹劍。
而用短刀最出色的將領,在三國時期,無疑要數東吳的丁奉,他帶領將士們用短刀打敗了魏國的大軍,創造了《雪中奮短兵》的傳奇。
丁奉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,他的遠程打擊手段,也不是慣常的弓弩,而是極為罕見的手投“飛石”。
民間傳說中,丁奉擅長以手飛石(就像《水滸傳》中的沒羽箭張清一樣),故有“神彈子丁奉”之稱。現代供奉丁奉的廟宇當中,丁奉像的手上亦握著一枚飛石。
三國將領中,用特色短兵的人可不在少數,卞喜用的是“飛錘(流星錘)”,與關羽交戰時,他用的就是流星錘。
因為是關羽搶先出手,事出突然,卞喜準備不足,并沒有發揮“飛錘”突襲的優勢,卞喜也被關羽用長刀斬殺。
而名將馬超,短兵器用的是銅錘,還是可當作暗器甩出去傷人的多用途武器。
在葭萌關與張飛對戰,是馬超第一次使出銅錘飛擊,因實戰經驗略顯不足,并沒擊中張飛。
馬超剛開始用的也是佩劍,但在潼關渭口,與許褚大戰數百回合不分勝負,最后與許褚短兵相見,長劍都拔不出來,雙方只能用斷槍相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