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謖并沒有跟隨軍隊沖鋒,而是一邊催著馬小跑向前,一邊摘下長弓,彎弓搭箭,瞄準了正在逃跑的高定后背。
只聽得先后兩聲弦響,兩支箭幾乎同時射中高定,一支正中后心,一支射中了后頸,高定翻身落馬。
高定中箭后摔倒在地,亂軍之中,人踐馬踏,就算沒有斷氣,現在也死的不能再死了。
混戰中射殺高定,是馬謖早己定好的計策。
為了保險起見,馬謖和田石約定,兩人各自向高定射箭,直到高定陣亡為止。
“鄂煥”的箭法精準,但馬謖并沒有讓他出手射殺高定,只是讓他領軍配合沖亂高定軍的陣形即可。
以下弒上,畢竟不是什么好名聲,對“鄂煥”的前途不利。
高定的護衛也被亂軍擠散了,等到發現馬背上沒有了高定時,后面卻傳來了蜀軍大喊聲:
“高定已死,投降者免死”。
高定雖死,但手下的將領均在,他們統領的軍隊分屬各大世家,為了保證家族的利益,他們各自為政,亂作一團!
這個時侯,高福和李益躍馬而出,他們先是收攏兩大家族的敗兵,然后下令全體投降。
有了高福和李益的配合,收降敗兵的過程非常順利。
馬謖又一次立下大功,想著后面征討孟獲還有幾場惡戰,他主動向諸葛亮請求,收編了“鄂煥”的二千余精銳人馬,包括他近五百人的輜重營。
接受輜重營,卻是“鄂煥”提出的要求,因為輜重營里保存了雍闿家族幾乎全部的金銀細軟。
這些東西本來是“鄂煥”獻給了高定,但高定的輜重營因為軍資糧草過多,落在后面有一天多的路程,高定不放心把這些財物放在輜重營。
而“鄂煥”的輜重營小而精悍,是隨“鄂煥”一起行進,只是不上陣廝殺,高定就索性把這些財物交給這個“不貪財”的心腹重將保管。
高定陣亡以后,這些財富又落到了“鄂煥”手中,馬謖也不知道其中內情,知道了他也不能插手這些財物的分配。
諸葛亮前后兩次啟用十面埋伏陣,共收降了十余個世家的私兵約一萬五千人,有高福和李益帶頭,各大世家全部歸順蜀漢朝廷。
各大世家無利不起早,包括高、李兩大家族在內,他們這么爽快地歸順朝庭,就是希望諸葛亮能給家族留下一部分軍隊自保。
諸葛亮知道,以這些世家豪強的行事方式,就算跟隨高定作亂的私軍全部折損,他們還是有自保的能力。
諸葛亮深知,世家大族是朝庭治理天下的支柱,也是朝庭的毒瘤,大凡一個朝庭的腐朽落幕,無不是因為世家豪強的過度擴張所致。
他可不會與這些世家客氣,也不想放過這個削弱越巂郡各大世家豪強的機會,他以要繼續征討孟獲叛軍為由,拒絕了他們的要求,但也承諾不再追究各大家族附逆的罪責。
這次參與叛亂的降兵,全部被諸葛亮整編分別進入了十個將領的麾下,平均每人增加了一千到一千五的兵力不等,說是讓他們戴罪立功,其實就是充當炮灰角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