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然,作為勝利者,掠奪部分資源和財富還是可以的。
孟獲作為蠻王,籠絡其他洞主還是有優勢的。
他甚至可以支持有資格繼承洞主的人成為傀儡洞主,:實際上是他的跟班弟。
但手下弟的實力太強可不是什么好事!
孟獲野心不,準備收這三個部落的洞主做弟,有意消耗大水洞、黃河洞、花圓洞三大部落的實力。
這三大部落,數月前與孟獲開戰,前任洞主戰死,有資格成為洞主的人可不少。
三大部落的軍力不弱,但軍權分散,失去洞主的制衡以后,洞主繼承人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,手段無所不用其極,就差點開打。
大水洞部落最有希望繼承洞主的是原洞主的親弟弟金環三結,而黃河洞洞主的的繼承人以原洞主的弟董荼那的實力為最強,花圓洞卻是原洞主三弟阿會喃最為強勢。
金環三結、董荼那、阿噲南三人在本部落原本兵力最多,又收攏了原洞主的殘兵,軍力優勢明顯,獲得了部落元帥的稱號,等于掌握了部落的主力軍權,在洞主的竟爭中,牢牢占住先機,但要想名正言順地接任洞主,也沒那么容易。
剛好孟獲發動叛亂,征召三大部落的軍隊參加。
蠻族叛亂,可以是他們掠奪財富的代名詞!
金環三結、董荼那、阿噲南,可不會放棄這個掠奪財富壯大自己勢力的機會,各帶五千精銳參與叛亂。
五千兵力可不少,孟獲自己也只帶了六千人,其中還有一千是蠻王的近衛軍。
孟獲是想消耗三饒實力,而三人也想獲得更多的糧草軍資,很快在救援三岔嶺達成了一致意見。
孟獲讓金環三結、董荼那、阿噲南分三路救援鐘毓兄弟,并許諾“誰獲勝便可為本部落洞主”。
于是,金環三結取中路、董荼那取左路,阿噲南取右路,三人領兵而去。
孟獲兵馬一動,早有探子報與諸葛亮。
諸葛亮早有算計,他派廖淳率二千兵馬,迎戰左路的董荼那;讓向寵率領二千兵馬,迎戰右路的阿噲南。
諸葛亮對廖淳和向寵的要求并不高,就是拖住董荼那和阿噲南,不讓他們救援三岔嶺糧草大營即可。
至于中路的金環三結元帥,在三洞元帥中,是威望最高的,武功也是最高的。
恩威并施,是諸葛亮征服南蠻的即定方略。而金環三結,是由馬謖推薦,諸葛亮選定的立威對象。
殺雞儆猴,殺人立威,在古代戰場上,是常用手段,也是有講究的。
殺人立威的方法多種多樣,而在戰場上,效果最好的無疑是斗將時陣斬敵方將領,所謂的耀武揚威就是這個意思。
本來,劉備靡下將星云集,武功高強的人可不少,最歷害的無疑是被譽為“五虎上將”的關張馬趙黃。
但關羽、張飛、黃忠、馬超在不到二年內相繼去世,趙云是碩果僅存的五虎上將,蜀漢人才不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