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一輩武功高強的將領就剩下趙云、魏延、陳到等寥寥數人,年輕一代已經成長起來的也就張苞、關腥名將之后。
馬謖雖然也表現得可圈可點,但并他不以勇力見長,而剛收服的驍將“鄂煥”又辭官歸隱,勇猛過饒關索,還在越巂郡養傷。
魏延鎮守漢中,趙云扼守陽平關,陳到坐鎮永安城,而張苞、關興,則率領劉備留下的精銳騎兵為救應,確保劉禪的安全,都沒有隨諸葛亮南征。
諸葛亮手下的將領雖多,但都只是可用之人,尚在考察之中,有陣斬金環三結能力的將領,還真沒有發現。
諸葛亮一時難以決斷,就決定讓馬謖領軍前往。
馬謖對陣金環三結,勝算還是滿高的,但要陣前斬殺,難度還是不。
馬謖向諸葛亮建議殺金環三結,也有自己的算盤。
因為在攻打大水洞部落之時,賀云、方山曾領軍與金環三結對陣,雙方戰損不,結下了不淺的仇怨,他這是給賀云、方山解除后顧之憂。
而鐘岳、楊奎、傅力、張壯四人,卻是領兵攻打黃河洞、花圓洞的罪魁禍首,他們四人與董荼那、阿噲南惡戰數場,結怨不淺。
既然他們四個與自己決裂,馬謖不介意留下董荼那、阿噲南兩個,給鐘岳四人制造一些麻煩,所以,順勢把他們設定為施恩的對象。
諸葛亮把馬謖叫來,一見面就開口問道:
“幼常,可敢陣斬金環三結?”語氣中頗有點“請將不如激將”的味道。
諸葛亮倒不是特意對馬謖使用激將法,而是激將法用的純熟,差不多成了習慣!
馬謖立下的軍功可不少,而且他的首功,已經被諸葛亮定義為“攻心”之計,他完全沒必要用武力建功。
但他也知道,諸葛亮手下的勇將真的不多,而且他手下第一勇士邢道榮,也因為馬劍合重返西涼而回到馬謖身邊。
諸葛亮是馬謖的知己,對馬謖可以有知遇之恩。
而且他們還有三個約定,所謂“士為知己者死”,于情于理,馬謖都沒法推托,就帶上邢道榮,率領手下的二千馬家精銳,前去迎戰金環三結。
馬謖和張嶷之間的明爭暗斗,因為諸葛亮的介入而告一段落,但李嚴陣營而諸葛亮陣營的利益之爭并沒有停止。
李嚴可不想把越巂郡太守的職位拱守相讓,他也在尋找馬謖的破綻。
李恢雖然也是益州系的代表人物,但他是劉備任命的二庲降都督,并沒有加入到李嚴陣營。
這次諸葛亮南征,他也是一路主帥,他啟用兒子李遺為后軍大將,也是希望他能用軍功博一個好前程。
古時候,奉邪打虎親兄弟,上陣父子兵”的理念,并不會因為是李恢用自己的兒子為后軍大將而三道四。
這次南征還遠沒有結束,馬謖連續建功,在越巂郡的表現完勝名聲在外的張嶷,表現得非常亮眼。
要在抗擊雍闿叛亂時表現最為出色的是呂凱,那在平定越巂郡高定叛亂的最大功臣,無疑就是馬謖。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