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到半的時間,孟獲先后收到了三洞元帥兵敗、三岔嶺糧草大營丟失、鐘毓率領鐘岳、楊奎、傅力、張壯等四千余精銳士已經返回魏國等三個壞消息。
因為回來的潰兵太多,失敗的消息,已經傳遍了整個大營。
軍營里,從將官到士卒,都彌漫著悲觀厭戰的情緒,士氣非常低落。
以前鐘毓制定的堅守不出的拖延戰術,現在因為三岔嶺糧草大營的失陷,孟獲很快就會糧草不夠,已經無法實施。
孟獲要想取勝,唯有堂堂正正,與諸葛亮大軍決戰,在戰場上正面擊敗蜀軍。
現在孟獲兵力上沒有任何優勢可言,而堂堂正正決戰,又無法以地利取勝,而用計謀智取,卻是諸葛亮等將領所擅長,孟獲更加沒有勝算。
孟獲自己拿不定主意,就把眾將都召集過來商量。
有主張出兵和諸葛亮決戰的;有主張派人前往諸葛亮大營求和,答應繳納一定的貢品,算是破財免災。
還有人主張,直接悄無聲息地退兵,暫避其鋒,大家都到大山里面躲起來。
諸葛亮出兵遠征,也不可能到處搜山,找不到蠻族的軍隊,時間長了自然就會退兵。
和諸葛亮決戰,孟獲心里實在沒有勝算,打不打還真是難以決斷。
在手下將領吵吵鬧鬧,爭論是戰還是和的時候,孟獲卻已陷入了沉思之鄭
表面上看,他是面沉如水,一言不發,對將領們的意見并沒有明顯的傾向,似乎等大家爭出個輸贏。
實際上,在孟獲的內心,是在權衡利弊,思緒萬端。
這仗還沒有開打,就要投降求和,孟獲作為蠻王,尤其看重面子,投降就意味著蠻王威望的丟失,蠻王之位就不太穩當了,這是孟獲不可能接受的。
如果他不是蠻王,孟獲心里還是偏向于悄無聲息地退走,領軍在銀坑洞深處躲藏起來。
諸葛亮害怕魏國和吳國趁機進攻,不可能長時間留在這里,等諸葛亮的大軍退走以后,他再出來收拾殘局。
但孟獲做為蠻王,這樣做就不合適了!
這樣一來,他在蠻族的威望就徹底沒有了,不但他自己會被蠻族唾棄,自動失去蠻王之位,而且還會連累部落。
孟獲作為一個當權者,現在考慮的不是能不能打贏蜀軍,也不是失敗以后蠻族各部落的前景如何,而是想著如何保住自己蠻王的地位不受威脅,其次才是銀坑洞部落的利益和蠻族的利益。
孟獲并不需要擊敗諸葛亮,只要能讓諸葛亮退兵,蠻王地位自然穩如泰山,就算是戰敗了,只要銀坑洞的實力損失太大,也是大概率能保住他的蠻王地位。
孟獲如果在決戰中失敗,而且銀坑洞的軍力損失慘重,要保住蠻王地位,難度可不。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