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一個王者,在大帳外面等待,眼睜睜看著自己那些被俘的手下,在敵軍主帥的帳中受到優待,孟獲的心中五味雜陳,情緒也由剛開始的憂懼不安,漸漸變成了怒氣騰騰。
諸葛亮覺得火候差不多了,這才讓親兵把孟獲帶進來。
諸葛亮端坐帥位,面沉如水,不怒自威。
他一開口話,孟獲就有不一樣的感覺。
因為對蜀漢丞相、南征統帥諸葛亮,他派出很多人收集他的資料,可謂聞名已久,今在帳外,更是“未見其人,先聞其聲”。
孟獲感覺諸葛亮的聲音充滿了磁性,也很容易讓人心中感覺到安定和信服,應該是一個好話的人。
但面對孟獲這個南蠻王者,諸葛亮卻一改與那些蠻兵將士談話時的溫和態度,他聲色俱厲,直接讓孟獲跪在帳下,并大聲地責備道:
“先帝待你不薄,你怎么敢起兵反叛?”
孟獲作為蠻王,自有他的驕傲。
他在帳外等待良久,被諸葛亮激起了血性,早把生死置之度外,大聲反駁道:
“兩川之地,原本是劉璋的地盤,你的主公劉備倚強奪之,并自立為帝。我們世居此處,你們無故侵擾我們的鄉土,反而我們是反叛,是何道理?”
孟獲畢竟是蠻王,諸葛亮也不能把他折辱得太厲害了,自古強者為尊,諸葛亮是要把他和蠻族各部落打服氣,自不會自降身份與他做口舌之爭。
諸葛亮攻心之計的下一步,就是要進一步激起孟獲的斗志,并不著痕跡地把孟獲放回去,就主動轉移話題,對孟獲問道:
“你主動下戰書與我軍約戰,結果一戰而敗,連你這個主帥都被我擒獲,你輸的可是心服口服?”
在大戰后對待俘虜的方法有很多種,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:可以宣布罪狀斬殺,殺雞儆猴;也可以許諾好處收降,以夷制夷;或收取他們的金銀財寶贖買自身,充實國庫。像諸葛亮這樣逼問被俘主帥服還是不服,還是獨此一家。
諸葛亮可不敢喝問孟獲降還是不降,因為降與不降,對蠻族來并沒有區別,等諸葛亮的大軍退走,他們依然如故。
這次戰斗,雙方兵力相當,是堂堂正正的陣地戰,起初孟獲還占據優勢,稀里糊涂就戰敗被擒,孟獲現在都不清楚是什么原因。
聽諸葛亮問他對這一仗服不服,孟獲也不由面紅耳赤,但要讓他親口服輸,那是不可能的!
好在孟獲上位蠻王已久,這談話的技巧大有長進,他并不談戰場勝負之事,反而避重就輕,轉而談自己被擒的理由:
“山僻路狹,誤遭埋伏,又不是在戰場上被擒,諸葛丞相怎么能讓我心服口服?”
諸葛亮剛才也是捏了一把汗,如果在自己的威壓下,孟獲為保住性命,納頭便拜:“諸葛丞相用兵如神,鄙人心服口服,愿歸降丞相!”
這下諸葛亮就懵逼了!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