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孟獲突然認慫,不管諸葛亮是接受孟獲的投降,還是不接受其投降,抑或是殺了孟獲,他前面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!
后面的攻心之計,也因為殺了現任蠻王而與蠻族結下大仇,難以化解。
礙于面子,就算是木鹿大王、兀突骨等與孟獲不對付的部落首領上位蠻王,也不可能帶領蠻族向朝廷臣服,也就談不上“攻心為上”了。
聽了孟獲“不服氣”的回答,諸葛亮可不敢給他反悔的時間,馬上道:
“你既然不服氣,我要是放你回去,你敢重整兵馬,與我再決勝負?”
雖然孟獲正處在氣頭上,但聽諸葛亮這樣就放他回去,心中大喜,根本就不考慮其他后果,激動地大聲回答道:
“丞相若肯放我回去,自當再整軍馬,共決雌雄;如果再被丞相擒獲,定當心服口服。”
諸葛亮也不多,直接下令解開捆綁,并把早就準備好的衣甲讓他穿上,將擺好的酒食讓他吃了。
等孟獲酒足飯飽后,諸葛亮好人做到底,又送給他一匹配好鞍的戰馬,派親兵送出大營,一直送到他回部落的大路上。
諸葛亮放走了孟獲,楊儀、張嶷、包括蔣琬等很多人,都有些不解,見諸葛亮回來,與諸葛亮關系比較親近的楊儀上帳請教道:
“孟獲是南蠻渠魁,好不容易被我們擒獲,如果能得到他的投效,南方便可平定;就算他不愿意投降,有蠻王在手,南蠻各個部落群龍無首,又投鼠忌器,平定南中更加快捷,丞相何故白白放他回去?”
諸葛亮和馬謖相視一笑,道:
“要擒孟獲并不難,但先要打掉他的信心,然后讓他徹底歸心,并為我所用,則南蠻自然就平定了”
諸將聽了以后,嘴上并沒有什么,但都是滿臉不信的表情。
諸葛亮自信的一笑,他可是嘗到了優待俘虜的好處!
當時馬謖提議優待釋放俘虜,他還有一些舍不得,那可都是勞動力和錢財。但因為自己的軍糧緊張,養不起俘虜,實屬不得已而為之。
自從上次他把俘虜的三洞元帥手下盡數放走以后,有一部分又加入了孟獲的軍隊之中,看似孟獲的軍隊增加了士卒人數,實際上戰斗力反而下降。
這次與孟獲的決戰,由于那些被諸葛亮放走的蠻族士卒率先投降,起到了示范作用,引起群體效應,孟獲的數萬大軍,幾乎是一觸即潰。
連續兩戰得勝,把孟獲的大營和糧草大營都攻下來了,差不多得到了孟獲囤積的全部糧草,現在養幾萬俘虜是沒有問題的。
這第二次釋放俘虜,不但諸葛亮毫不猶豫,眾將也非常積極,他們也看出這些俘虜的作用,再也沒有了異議。
孟獲主動挑起的決戰,起來戰果并不是很大,但蜀軍將士的折損卻是最少的,不要將領沒有折損,就連士卒都很少有陣亡。
因為搶奪了孟獲的大營,收獲的糧草軍資也不少,至少暫時不需要馬忠、李恢兩人運送糧草救濟。
軍隊在戰場上的戰果,一向是以斬殺的敵將士的首級為計量單位,也就是,斬殺或者俘虜的敵人越多,軍功就越大。
而這次與孟獲決戰,以擊潰為目的,斬殺的蠻族士卒遠不如與高定的決戰時斬殺的叛軍士卒,俘虜的將士也不多,戰果自然算不得豐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