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定部下的士卒,都是越巂郡的士卒,大部分是被裹挾,斬殺首惡以后,是可以收編的。
而蠻族的士卒,不可能大規模收編,俘虜抓多了反而是負擔,因此,馬謖提議打擊潰戰,免得“殺敵一萬,自損三千”。
諸葛亮對這次戰斗非常滿意,甚至都有了改革軍功計算方法的想法。
......
......
孟獲騎馬獨自往部落而行,一路恍若在夢中!
因為他是諸葛亮放回來的,倒也不擔心蜀軍再把他抓回去。
因此,孟獲陷入了沉思之中,他腦海里的思緒,亂成了一鍋粥!
先是數萬軍隊稀里糊涂被蜀軍反敗為勝,接著自己稀里糊涂被擒,再就是沒有任何代價就被稀里糊涂被放了回來。
他雖然腦子里稀里糊涂,一路沒有想明白其中緣由。
但他作為一個上位者,慣有的邏輯思維并沒有受到多大影響,他在與諸葛亮達成口頭協議時,還是耍了一個心眼,為自己留下一條后路。
他并沒有答應諸葛亮,他領軍與蜀軍再次交戰,失敗了就心服口服,而是自己再次被擒住。
而諸葛亮也看出了孟獲的心眼,但他也不認為再打敗孟獲一次,他就會誠心歸附,也不認為抓孟獲是一件很難的事情,所以,根本就不在乎孟獲耍心眼。
孟獲一路上前思后想,把軍容鼎盛的蜀軍與自己那群各部落臨時集結的烏合之眾相比,戰斗力強的太多,他覺得收攏這些殘兵敗將,雖然在數量上還能占據一些優勢,但想要打敗諸葛亮的大軍,可能性非常。
他剛和諸葛亮達成協議,也不能不當回事,他當然不想違反口頭協議。
他在心里已經打定主意,不和諸葛亮正面交戰,只要堅守險要關隘,就算被諸葛亮用計打敗,但孟獲準備隨時逃進深山老林躲藏起來,他認為,諸葛亮想要擒獲自己,基本沒有可能!
孟獲想通了這些以后,豁然開朗,馬上恢復了精神。
他一路快馬加鞭,騎馬的速度不慢,走的又是大路,很快就能到瀘水了。
而在他之前被放走的蠻兵將士,因為都是步行,很快就追上了。
這些被放回來的俘虜和逃跑回來的敗兵,一起往回走,少不得談論這次戰敗的事情。
諸葛亮故意讓孟獲在帳外等待,他被俘得勝事情被很多蠻兵士卒看到,蠻王被蜀軍俘虜的事情,很快在這些游兵散勇中傳開了。
當孟獲行至瀘水時,他雖然已經不是蠻王的打扮,但還是被手下的殘兵敗將發現了,都來拜見,且驚且喜,有膽大的將士問道:
“大王被蜀軍擒獲,如何能夠回來?”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