軍中的那些閑言碎語,諸葛亮當然也清楚,他也想好了說辭,就對蔣琬說道:
“公琰,如果我們現在就退兵,正中孟獲之計!他被我四次擒獲,又四次釋放,作為蠻王,在蠻族中的威信,受到很大打擊,他想要繼續統領蠻族,就必須重建威信,我們撤退,他必然會隨后追擊,把我們退兵的功勞攬到自己身上,十有八九還會乘勢攻入建寧,再次反叛。我深入蠻荒上千里,就是要徹底平定蠻族,斷然沒有現在退兵的道理!”
蔣琬知道進退,他并沒有再和諸葛亮辯論,而是簡單的說道:
“丞相言之有理,我必定竭盡全力,助丞相平定南蠻。”言下之意,會想辦法平息這些流言。
蔣琬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就告退,他并沒有回自己的帳篷,而是到各營寨,做將領們的工作。
蔣琬走后,諸葛亮心里很欣慰,他的表現無可挑剔!
軍中的流言,他相信蔣琬可以處理好,但軍隊的厭戰情緒和士氣下降,卻不是用權利和軍法來解決的。
諸葛亮沉思了一盞茶的功夫,沒有什么頭緒,就讓侍衛把馬謖叫到中軍帳,對他說道:
“幼常,今天蔣公琰專程找我,說是軍中將士有些厭戰情緒,影響士氣,建議我退兵回國,對此,你有什么解決的辦法嗎?”
看著諸葛亮期待的眼神,馬謖也沒有什么好辦法,最近他把精力都放在改良、完善諸葛亮設計的木制巨獸,還有就是如何從險峻小路深入禿龍洞的事情上。
馬謖不但讓賀云、方山收集了大量的情報,而且還派出不少人手探路,已經有了安全通過前往禿龍洞那條險惡小路的方法。
諸葛亮這么晚叫馬謖前來商議事情,也知道讓自己都束手無策的事情,馬謖也沒有那么容易解決,就沒有準備讓馬謖回去。
南征期間,能夠在中軍大帳里與諸葛亮共榻而眠的人,只有諸葛喬和馬謖二人,可以說,這是馬謖特有的殊榮。
一時沒有想到辦法,馬謖就把怎么通過前往禿龍洞的險惡小路的方法,先向諸葛亮匯報,剛要開口,想起這個時代的人都非常迷信,尤其是相信天命,心里靈光一閃,馬上想到了辦法。
馬謖知道,這些士卒之所以有厭戰情緒,就是因為前往禿龍洞的這條路險峻難行,因為對未來的不確定性,他們擔心自己的安危。
一旦用迷信的方法解除他們心里的擔憂,面對一場必勝之戰,士卒們就會奮勇向前,爭取建功立業!這厭戰情緒就迎刃而解!
馬謖低頭沉思了一會,在心里面設計了一番以后,才把自己的辦法,一一告訴諸葛亮。
諸葛亮聽后,評估了一番,覺得可行,非常高興,決定由馬謖親自來安排這些事情。
第二天起來,諸葛亮集齊諸將,下令向禿龍洞進發。
因為張嶷濕痹發作,諸葛亮下令由王平領一千軍為前部,安排一些愿意給蜀軍當向導的蠻兵降卒在前面引路,從尋找到的道路入口進入,順路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