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子不學無術,又不是做官的料,連捐官都不夠資格。
這次的挫折,讓他對金錢的追求,更加不擇手段。
馬謖把南征的戰利品,主要是武器,全部交給馬叔常,是讓他和鹽鐵一起,與蠻族做交易,換取蠻族的戰略物資,比如皮革、布匹等。
但馬叔常已經不是以前的馬叔常,他根本不在乎馬謖的前途,他只要自己能夠獲得足夠的利益就可以了。
所以,他對劉文博介紹的顧客,根本懶得問底細,只是商談藤甲、烏戈的數量,交貨的時間和地點。
劉文博剛開始的時候,因為他提出的配套烏戈的要求有些不合理,很容易被人舉報,還擔心馬叔常起疑心。
誰知道,馬叔常只關心利潤的多少,因為他的底線在交易地點。
因為江東和蜀漢是盟友,曹魏是他們共同的敵人,只要在蜀漢或者江東的境內交易,就不存在通敵、資敵的事情。
還好,鐘毓將交貨時間和地點定在西陵。
222年,孫權在夷陵大敗劉備后,改夷陵縣為西陵縣,治所長江北岸。
西陵縣位于三峽之一的西陵峽東口,是長江上游進入中下游的關鍵節點,扼守長江水道要沖。
其上游江水落差大、水流湍急,船只順流而下容易,逆流而上艱難。
對于東吳來說,控制西陵就能把控長江水道的咽喉,阻止敵方水軍順流而下直搗江東。
而對于蜀、魏而言,若占據西陵,則獲得了順流進攻的優勢,無論是運輸物資還是行軍作戰,都能事半功倍。
西陵北接漳水、沮水,與襄陽之間有路可通;向南能通過夷道前往湘西武陵;向西可以進攻巴蜀。
這使得它成為連接中原、巴蜀、江東等地的重要樞紐,控制西陵可以對多個方向的敵軍形成威脅,同時也能阻斷敵軍的戰略通道。
當年劉備攻打孫權,反攻荊州只是口號,實際上占據夷陵,他就心滿意足了。
劉備親率大軍東進,初戰告捷,攻破吳軍占領的巫縣、秭歸等地。
之后,劉備拒絕部下水陸并進的建議,令全軍舍船就步,上岸駐扎營地,百里連營,一心攻取夷陵,可惜被陸遜火攻擊敗。
劉文博定好的五百套藤甲,五百把烏戈,給的價格相當高,是普通皮甲和腰刀價格的兩倍。
這個價格,對馬叔常來說,也是前所未見的高利潤,給劉文博的傭金,就相當于馬叔常家一年的開支。
這么大筆錢,讓馬叔常有些心疼,但還不至于為了這點錢壞了規矩,他爽快地從劉文博的定金之中,付清了劉文博的傭金。
雖然還有一個月才交貨,但馬叔常的時間有點緊,他馬上回到越巂郡,從倉庫里提出烏戈。
烏戈本來是烏戈國的制式武器,它的可怕在于鋒利和淬毒。
因為煉制烏戈不易,烏戈國的庫存只有藤甲沒有烏戈。
兀突骨率領的藤甲兵全軍被火燒死,烏戈被火燒以后毒性全失,鋒利也受到影響。
被楊儀拉回來以后放在庫房,馬謖也曾經拿出來研究。
他發現這些兵器被大火燒過以后,不但失去了光澤,而且不復以前的鋒利,基本上沒有大的用途,和廢鐵沒有什么區別。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