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時,孟達就是讓他外甥鄧賢謀劃這件事的,他隨便找一個人,諸葛亮肯定不會認同的。
也只有他的親外甥鄧賢,出來當替罪羊,才能讓諸葛亮消氣。
雖然后來法正擺平了此事,但鄧賢心里就有了疙瘩,自此之后,鄧賢替孟達做事,都留一手。
因為有劉封在上庸監督,孟達老實了一陣子。
法正死了以后,孟達還是擔心諸葛亮秋后算賬,心里沒有安全感。
后來荊州關羽兵敗,派人到上庸求救,孟達勸說劉封不去。
關羽覆敗后,孟達畏懼被治罪,又怨恨劉封侵凌,于是率部曲四千投降魏國。
投降魏國后,孟達和黃權,被曹丕立為典型,得到曹丕的賞識。
曹丕加拜孟達為散騎常侍、建武將軍,封平陽亭侯,還將房陵、上庸、西城三郡合為新城郡,令孟達領新城太守。
孟達在魏國混得風生水起,而鄧賢還是替他干贓活累活,只是一個沒有品級的家將。
鄧賢也是有家小的人,現在輪到他沒有安全感了。
以他對自己舅舅的了解,一旦失勢,很可能再次改換門庭,說不好他就會成為棄子。
孟達投降魏國以后,引起了鐘家的注意。
鐘家和孟家同為關中世家,兩家本來沒有什么瓜葛。
鐘繇的父親鐘迪,曾官至潁川郡主簿,剛好涼州刺史空缺,他謀求涼州刺史之位。
誰知道,孟他散盡家財,巴結中常侍張讓,謀得涼州刺史之位。
同為關中世家,鐘迪對孟他的人品頗為不喜,言語之中多有譏諷之言。
惹惱了孟他,向張讓告密,把鐘迪牽連到黨錮之禍中,被奪了官職。
孟他本以為自己做的機密,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,鐘家終究知道了其中緣由。
孟他本來才能不顯,人品又為世人指責,后來隨著張讓的倒臺,孟他的官也做到頭了。
鐘迪雖然被剝奪了官職,但他的兒子鐘繇卻異軍突起,官場得意。
鐘繇幼時相貌不凡,聰慧過人,被舉為孝廉,任尚書郎、陽陵縣令。
因病離職后又被三府征召,擔任廷尉正、黃門侍郎。
初平三年(192年),李傕、郭汜在董卓死后攻陷長安,挾持漢獻帝,鐘繇勸說李傕、郭汜讓曹操派使者和漢帝取得聯系。
后來,鐘繇和尚書郎韓斌又乘機把漢獻帝救出長安,助其成功東歸,因此被封為東武亭侯。
孟他眼見鐘家崛起,就讓兒子孟達,于建安元年(公元196年)跟隨好友法正進入西川避禍。
現在孟達又到魏國做官,鐘家雖然不見得要搞垮孟達,但也要防止孟達對鐘家不利。
于是,就派人前去收買孟達身邊的人,卻被為人精細的鄧賢發現了。
此時鐘繇位高權重,出任魏國的廷尉。
鐘家如日中天,鐘繇的兒子鐘毓也被曹丕任命為散騎侍郎。
發現鐘家的行動以后,鄧賢并沒有了聲張。
一直沒有找到靠山的鄧賢,覺得這是自己的一次機會。
他思前想后,主動找到收買他手下的那個人,提出要投靠了鐘家,替他們監視孟達。最近轉碼嚴重,讓我們更有動力,更新更快,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。謝謝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