鐘繇知道這件事情以后,交給鐘毓處理。
鐘毓答應了鄧賢的請求,也得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。
這次他給馬叔常下套,試探一下鄧賢的忠誠度,順便給孟達上點眼藥。
他讓鄧賢派人和馬叔常交易,然后帶上藤甲、烏戈,從陸路返回上庸。
暗地里又找人通知李嚴,說他的防區有人走私武器。
提前得到消息的李嚴,就在邊境的通道守株待兔,候了個正著。
李嚴抓捕了這幾個人押送武器的人員,他們得到鐘毓的交代,李嚴隨便一問,他們就如實供出了自己的身份,并坦言是和馬叔常交易的。
看到藤甲和烏戈,那是蜀軍在蠻族得到的戰利品,獨此一份。
用這些戰利品換取蠻族的戰略物資,這點李嚴是知道的。
這事由馬謖負責,他猜測馬謖絕對不會和孟達交易,一定是具體負責的馬叔常自作主張。
這么好的機會,李嚴沒有不利用的道理。
但他現在正在勸降孟達,這事既然牽扯到孟達,他就不想把事情鬧大了,免得暴露了孟達投降蜀國的意圖。
考慮數天以后,李嚴決定拿這事威脅馬謖,讓他暗中投靠自己。
他的如意算盤就是:要馬謖想辦法,讓諸葛亮的北伐無功而返。
在李嚴看來,馬謖不僅僅是丞相府參軍那么簡單。
從諸葛亮南征的過程來分析,馬謖不但是諸葛亮的心腹謀士,還是他手下的頭號戰將。
只要馬謖在出謀劃策時稍微留點漏洞,再在執行的時候拖拉一下,很有可能讓諸葛亮的北伐無功而返。
以馬謖的謀略,絕對不著痕跡,不會給諸葛亮留下任何把柄。
李嚴有馬謖的把柄,他也不眼饞諸葛亮的丞相職位,能夠把兵權抓到自己手上就可以了。
李嚴認為,一旦自己掌控兵權,當然少不了馬謖的好處。
以馬謖的眼光,應該能夠看出,只有和自己合作,才會是雙贏的局面。
因此,李嚴對說服馬謖充滿了信心。
李嚴還是不放心,把兒子李豐找過來商量。
李豐在建寧郡,曾經與馬謖打了幾次交道,他不認為馬謖這么容易就背叛諸葛亮,他勸李嚴小心謹慎,免得反而中了諸葛亮和馬謖的圈套。
李嚴一想也是,但他還是舍不得放棄這次機會,決定先試探一下馬謖。
于是,李嚴派了一個心腹,帶著一套藤甲和一把烏戈,以及孟達幾個手下的口供,送給了在越巂練兵的馬謖。
馬謖看了這些東西,大體明白李嚴的意思。
他想了一會,大體知道了,這應該是鐘毓的一波操作,居然把李嚴作為棋子。
盡管這些所謂的證據,對馬謖來說不算什么,因為朝廷不采用,就什么都不是。
所謂朝廷不采用,就是丞相諸葛亮不相信。
不管怎么樣,馬謖不能給他們留下證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