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孟達是其中重要的一環。
孟達被司馬懿擒殺以后,諸葛亮的設想,再無成功的可能。
他認為,馬謖是始作俑者,需要給自己一個交代!
馬謖要是不把“孟達是殺害蒯祺的兇手”之事告訴郭模,就不會出現郭模叛逃告密之事,說不定孟達的舉事已經成功。
這幾天諸葛亮一直在想:
“如果蜀漢把上庸控制在手,讓李嚴陳兵于上庸,就能夠威壓襄陽,不但能牽制宛城的司馬懿軍隊,還能迫使曹叡往襄陽、宛城等地增加兵力。
讓魏國的兵力分散,對這次北伐的助力是很大的。
如果再能說動孫權從合肥進軍,牽制住曹休的軍隊,那么,關中只有曹真的軍隊。
就算曹叡御駕親征,所帶的軍隊數量,也非常有限。”
諸葛亮經過推算,魏國動用所有可以動用的軍隊進入關中,兵力不會超過十五萬,與諸葛亮進入關中的兵力相若。
如果諸葛亮率領蜀軍,能夠在短時間內占領隴右,建立七城聯防,還真有可能拿下涼州。
集中優勢兵力,以最快的速度占據隴右五郡,在魏國的援軍到達之前,組成七個城池之間聯防的態勢,這是諸葛亮占據涼州唯一的機會。
這也是馬謖前來找諸葛亮的目的。
馬謖認為,以諸葛亮的軍事造詣,應該能能夠明白自己的意思,放棄攻打武都、陰平,把兵力部署在攻占這七個城池上。
誰知道,這次諸葛亮的問話,讓馬謖有些措手不及!
他并沒有繼續討論北伐的問題,而是問道:
“幼常,你說我放棄上庸是不是錯了?”
馬謖一聽這話,知道諸葛亮這是在責怪自己背后設計陷害孟達。
他想了想,覺得這也許是諸葛亮內心的執念!
馬謖決定狡辯一番,消除諸葛亮心中的執念。
他又回想了一遍孟達舉事前后諸葛亮的安排,才開口說道:
“丞相,您從來沒有放棄上庸、也沒有放棄孟達,是他自取滅亡!”
諸葛亮聽馬謖如此說,有些驚訝地看著馬謖,問道:
“幼常,此話怎講,難道不是由于郭模告密造成孟達舉事失敗?”
馬謖心知肚明,諸葛亮這是在責怪自己指使郭模告密。
馬謖回答道:
“丞相,我想了很久,孟達遲遲不舉事,原因只有兩個:
一是他在待價而沽,根據情報,孟達多次聯系陸遜,他是在等待孫權給他的條件。
二是他已經決定歸順朝廷,但他并不是真心實意的,而是要把朝廷作為靠山,并與孫權達成一定默契,武裝割據上庸地區。“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