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葛亮聽了馬謖的話,雖然覺得他的推測也有些道理,但他對馬謖的解釋還是不太滿意,就反駁道:
“現在孟達已經敗亡,他在上庸與司馬懿對峙了半個月之久,拒絕了司馬懿的招降,說明他是真的要歸順朝廷。
你的這些猜測之詞,并不能解釋孟達敗亡的原因。
我認為:如果郭模不叛逃告密,孟達經過精心準備,能打司馬懿一個措手不及,而不是被司馬懿打一個措手不及,說不定上庸城現在已經在我們的控制之中。”
馬謖不想和諸葛亮唱對臺戲,就順著諸葛亮說道:
“丞相言之有理!
如果孟達能夠聽從丞相的勸告和安排,精心準備,早早表明自己的立場,并把李嚴的軍隊接引進去,派心腹將領鎮守房陵關,以司馬懿不到二萬的兵力,別說是圍攻上庸城了,就連進入上庸郡都難!
但孟達心里不是這么想的!
他是想牢牢把上庸城的軍政大權,掌握在自己手里,他這是要當上庸王!
但他又沒有那個威望和魄力,又不聽丞相的安排和勸告,兵敗身死,是早晚的事情。
就算這次孟達能夠僥幸擊退司馬懿,孟達必不會把上庸的掌控權拱手讓給朝廷,丞相想要從上庸出兵北伐,估計不太可能。
孟達肯定不會讓自己的軍隊北伐,如果丞相自己帶兵從上庸北伐,您能放心把自己的后路交給孟達嗎?”
諸葛亮本來就不看好孟達,只因為孟達的死,和他姐夫蒯祺報仇的事糾纏在一起,很容易被人詬病,讓他內心很糾結。
馬謖這一番話,徹底解開了他的心結,他點了點頭,說道:
“幼常言之有理,孟達此人首鼠兩端,上庸郡在他的手里,他自己肯定不愿意對魏國用兵,又不愿意我軍進入上庸,對我們的北伐,確實沒有什么助力,反而要增加兵力,幫助他抵御魏國的進攻。”
馬謖與郭模的事情,算是告一段落,他算是放下心來。
諸葛亮也接受了馬謖的意見,決定放棄讓他攻打武都、陰平,集中兵力,攻打隴右五郡。
馬謖馬上派人傳達諸葛亮的軍令,讓軍隊轉向祁山,準備與諸葛亮合兵一處,進攻隴右五郡。
諸葛亮解開了心結,召集諸將,召開軍事會議。
會上,諸葛亮簡單提出“攻占隴右五郡”是這次北伐第一階段的戰略目標,讓諸將獻計獻策。
在座諸將,以趙云的資歷最老,以魏延的職位最高,但大家都把目光,看向了趙云。
趙云武藝高強、忠誠可靠。
劉備當年經常將保護自己及家人安全的重任交給他。
在長坂坡之戰中,趙云單騎救主,在荊州截江奪阿斗,都體現了他執行力強的特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