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云在軍事謀略和統兵作戰方面,與關羽、張飛等將領相比,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
因此,在戰場上,他一直是留在劉備或諸葛亮身邊充當戰將,而不是像關羽、張飛那樣,經常獨當一面地領軍作戰。
這次軍事會議,趙云一如既往,并沒有獻計獻策,而是站起來向諸葛亮表態:堅決完成丞相指定的軍事任務。
有了趙云帶頭,其余吳懿、吳班、高翔等將領,紛紛站起來表態,愿意聽從丞相的安排調遣。
只有軍職最高的魏延,提出了一個建議,那就是以前法正曾經提出過的“子午谷奇謀”——從子午谷進軍,奇襲長安。
魏延認為:魏軍防守長安地區的主帥夏侯楙缺乏戰爭經驗、怯而無謀,是憑借是曹操女婿的身份,才擔任此職。
所以他建議:由自己率精兵五千,再帶運糧兵五千,循秦嶺而東,從子午谷向北進軍,估計十天內可到達長安。
魏延斷定:夏侯楙聽聞蜀軍突至,定會嚇得棄城逃走,長安城中就只剩御史、京兆太守等,而城中的糧食足夠蜀軍食用。等到魏軍從東方集結兵力趕來救援,至少需要二十天左右的時間,此時諸葛亮率領主力從斜谷趕來也已到達,這樣一來,咸陽以西地區便可平定。
魏延的這個建議,兵出子午谷,直取長安,貌似能夠成功,但諸葛亮可不這么認為。
當年法正提出這個方案,就是因為諸葛亮的極力反對,提出來足夠的理由,劉備才沒有采用。
當年法正提出這個方案的時候,魏延并不在場。
但法正曾經找黃忠相商,想要一起實施這個方案,雖然最后劉備沒有同意,但黃忠認為這個方案的成功率很高。
黃忠和魏延交往過密,兩人閑談時,曾經談論過法正的這個“子午谷奇謀”,魏延也認為很可能成功。
魏延擔任漢中太守以后,一直在謀劃“子午谷奇謀”這件事。
他在子午谷方向的路段上,派出了不少的斥候,還安插了幾個坐探,掌握了第一手資料,確保軍隊不會受到埋伏。
但諸葛亮作為主帥,讓諸將獻計獻策,可不能粗暴地拒絕魏延的建議。
他用眼光巡視了一圈,發現高翔、吳懿等人,雖然沒有出言支持魏延,但都眼睛發亮,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。
諸葛亮沒有辦法,只得又把眼光看向楊儀。
楊儀和諸葛亮,早就有默契,看到諸葛亮的眼神,楊儀明白,馬上站起來,反對魏延的建議。
楊儀雖然是文官出身,但自幼熟讀兵書,軍事造詣可不低,被諸葛亮任命為丞相府長史,專門負責軍事方面的事務,他對子午谷的路況,也是比較熟悉的,他提出:
“子午谷道路崎嶇,地勢險要,行軍困難,易守難攻。我軍若從此道進軍,很容易遭到魏軍的伏擊,一旦遭遇敵軍截擊,五千精兵將陷入絕境,可能導致全軍覆沒。”
魏延與楊儀在荊州的時候并沒有交集,這次楊儀是被諸葛亮推出來,反對他的計策。
魏延可不知道,他心里非常不高興,把楊儀記恨上了,馬上站起來反駁。
魏延拿出了斥候送回來的第一手資料,說明一路上,并沒有魏國的駐軍,達到長安的時間不會受到影響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