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良不但還是一如既往的刻苦鉆研學問,決意走出仕的道路,光宗耀祖。
為了進一步深造,他還報名參加了鹿門書院的入學考試,并以自己淵博的學識,獲得了考試第一名的殊榮。
鹿門書院,是荊州最好的私立書院,按照書院的章程,考上了鹿門書院前三名的,是可以免除學費的,從此,馬良就和諸葛亮、龐統等才智之士,變成了同窗關系!
雖然學費并不是一個大數目,馬家也不差錢,馬良考上免費學生的重點不在錢,而是一個莫大的榮譽!
要知道,鹿門書院注重學生的質量,是寧缺毋濫的辦學宗旨,就算你家有最多的錢,也買不來鹿門書院的名額。
就連州牧劉表的兒子劉琦,想進鹿門書院學習而不能!
而馬良不但輕易就進入書院學習,而且還是免費的,他的文章還受到了龐德公、黃承彥、司馬徵三位大名士的一致好評!
這次馬良的卓越表現,非常符合馬族長的心意,他的內心是真的高興,他自己認為,這才算是坐實了他“教子有方”的名聲。
因此,馬族長對馬良的獎賞非常之豐富,對馬良提出的要求,無論大小,幾乎是百依百順!
當然,前提是馬良沒有提出過分的要求,也不是無理要求,否則,以馬族長的性子,也是不會同意的!
這種優厚的待遇,讓小兒子馬謖,看得非常眼熱,也成為他認真學習的一種動力,馬謖學文習武,更加用功了!
馬族長因為兒子眾多,對自己的族長之位的傳承,選擇的余地很大。
也許是馬文違背了他的心意,也許是馬文確實威望不足以服眾,馬周對族長有擇賢而立的想法,他對馬良的表現雖然滿意,但還想多考察一段時日。
要是擇立一國之君,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!這廢長立幼,歷來都是取禍之道!
一個家族的傳承,危害就沒這么大,但引起家族人員之間的對立與不和,還是非常可能的!
因此,馬周也不想過早顯露出來這個意思,但也并沒有提出把族長傳給老大馬伯常!
馬謖只比四兄馬良小了不到三歲,兩人的年齡相近,關系也最好,馬良進入了鹿門書院學習,馬謖不甘落后,暗暗下定決心,也要考入鹿門書院。
又過了兩年,馬謖也十四歲了,他也有有了參加鹿門書院入學考試的資格了,他毫不猶豫就報名參加了。
因為馬良已經是鹿門書院的學生,知道馬謖也報考了鹿門書院,還專門輔導了馬謖幾天。
馬謖不負厚望,以第五名的成績,考入了鹿門書院,雖然學費是免不了,但也是一個莫大的榮譽。
在馬謖考試完成以后,閱完了卷子,馬謖的文章學問較之兄長馬良,還是頗有不如,一向不說人壞話的“好好先生”司馬徵,也忍不住評價道:
“馬家五個兄弟,各個不同凡響,馬氏五常,白眉最良!”于是,“馬氏五常,白眉最良”的說法,就在荊州流傳開了。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