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
馬謖和馬良從武陵山回來,才到馬家河畔,早就有族人報知了馬家知曉。
他們兄弟倆前腳走進家門,三哥馬叔常馬上就過來了,說是已經在家備好了酒席,為兩位弟弟接風洗塵。
馬謖的三哥馬叔常,是家族商業的掌控者,要說請兄弟們吃飯,也只有他才可以做到,因為其他兄弟,本來就在一個鍋里吃飯。
那時候大家族一般都是四代同堂,在四代之內,很少分家的,因為那時候的生存條件還是比較惡劣,要集中人力財力物力,才能增加生存能力。
所以,馬族長一脈暫時不會分家,但因為馬叔常常年在外奔波,忙于生意,雖然有了家室,但成婚兩年并無所出,也就是說還,馬老三還沒有兒女。
“不孝有三,無后為大!“,為了讓馬叔常夫妻團聚,馬族長親自安排,馬叔常就在商鋪的附近,安下了自己的小家庭,已經獨立開火做飯。
反而是大哥馬伯常,雖然早就娶妻生子,已經是一大家子人了,但因為一直沒有分家,還是和父母親一個鍋里吃飯。
就連馬仲常,因為住房不夠,也只是自己在祖屋左側,蓋了一個漂亮的小院子,一家五口居住,但吃飯還是來到堂屋一起吃,或者從廚房拿回去吃。
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雖然不錯,但還沒到這地步,三哥馬叔常從小就特別會來事,很是招人喜歡。
經商以后,常年和那些奸滑的商人打交道,時間長了,難免養成“無利不起早”的習慣。
馬叔常在商場上混得風生水起,也是采用了一些非常規手段,才占據了當地不少的市場份額。
但商場上講究的是和氣生財,馬家也不能吃獨食,通過競爭和讓步,不斷地重新洗牌,已經達成了新的平衡。
馬家的生意,也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,家族大部分人,都對馬叔常的表現非常滿意,但也有個別人認為,馬老三也就那幾下子,現在已經黔驢技窮了!
馬叔常本來就是不甘寂寞之輩,就算沒有族人的風言風語,他也會想辦法打開局面,為馬家賺取更多的錢財。
但馬叔常深知,現有當地市場已經飽和,要想打開局面,只有開拓新的市場。
通過調査研究和綜合分析,馬叔常早就看上了武陵蠻夷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,苦于沒有門路打通關節。
這次馬良與馬謖一起游學,武陵山是他們的必經之地,有機會和蠻族打交道,馬賢拜托他們兩個打探消息。
時間過得真快,一轉眼就到了冬月下旬,臘月將近,馬叔常在家族的生意還是沒有什么起色,他把希望寄托在馬良他們身上,在家等的很是心焦。
好不容易等到馬良兄弟回家了,馬賢第一時間想要得到蠻族的消息!
如果直接在家里的飯桌上打探,那是不可能的,因為父親對“食不語,寢不言!”的規矩看的很嚴!
他靈機一動,馬賢索性就以接風為名,把他們兄弟接回自己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