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錢好辦事,馬家這幾年的實力增加很快,加上“馬氏五常”的影響力,在荊州也算是富裕的大家族了。
衡量一個世家的實力,主要還是頂級人才,其次才是錢財,有時候一個頂級人才,就可以撐起一個家族。
錢財是個好東西,但家族如果有太多的錢財,又沒有足夠的能力保住這些錢財,尤其是在亂世,難免就會被眾人覷視,是取禍之道!
好在馬家的發展勢頭喜人,錢來的快用的也快,僅僅是收留了數千流民,就花費了不少的錢財。
馬家這幾年收留了不少的流民,還是馬良的主意,他可不是單純圖那樂善好施的好名聲。
馬家這幾年要錢有錢,要糧有糧。但要保住眼前的一切,尤其是在這種亂世,家族就必須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。
而且這幾年里,馬謖表現的可圈可點,不但在學問上沒有落下,而且熟讀兵書戰策,勤練武藝,是名副其實的文武雙全,越來越有名將風范。
馬謖閑來無事,偶爾也參與家族私兵的訓練,馬家有了一支武裝力量保護,倒也沒有因為名聲在外而受到別人的覬覦。
馬謖這次隨著馬良出來游學,收獲很大,性格也變得沉穩多了,但胸中的計謀卻越來越深,連馬良都有些看不透感覺。
馬謖畢竟只有十四歲,雖然考上了鹿門書院,但還不具備單獨游學的資格,所以,他只能跟隨兄長馬良一起游學。
回家以后,馬謖在家還有一段時間的休息,春節過后,他就要到鹿門書院住讀學習,就沒有這么清閑了。
漢朝建立之初,教育也是承秦制,于諸子百家各立博士,統屬于太常,秩比六百石,數量多達數十人。
漢朝初期,朝廷并沒有獨尊儒術,所崇信的學術,黃老之外,便是申韓法學學說,對于儒家思想并不重視。
到了漢文帝時,因為賈誼的崛起,儒家思想才逐漸興起。
漢武帝建元五年(公元前前136年),增置五經博士,形成儒家獨大的局面。
其后,武帝又應公孫弘、董仲舒之請,于元朔五年(公元前124年)為五經博士置弟子員五十人,以受經術,期限為一年。
弟子員的來源,主要選自民間十八歲以上的子弟,此外各郡縣低級官吏品學兼優者,也可擔任弟子。
弟子畢業后,能通一經以上的可補文學掌故,等第高的可充任郎官,但只限于白身受業者。
因此寒門子弟讀書就有了盼頭,學習風氣良好,學習熱情高漲。
地方官吏出身的弟子員,則多派充九卿、列卿或郡太守的屬官。
太學在歷朝歷代慢慢的擴充,漢朝儒學教育的日益發展,帶動儒家政治勢力的日益膨脹。
東漢光武帝,也于建武五年設學于京師,置博士十四人。太學生不斷增加,漢質帝時,太學生已多至三萬人。
漢代雖然還沒有科舉,察舉制度是漢代選撥人才的主要方式,可分為兩類:
一是詔舉,當國家有特殊需要時,下詔命官吏推舉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