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了救回主帥白起,兩軍又一次發生了大混戰,趙括以有心算無心,以多打少,讓秦軍又一次吃了一個大虧,被趙括攻破了營寨,損失了數萬兵馬和不少的糧草。
趙括甚至看到了秦國的布置,好在秦國從后方迂回攻擊的數萬精兵,終于截斷趙軍退回營壘的歸路,完成了穿插包圍,就算趙括發現了白起的意圖,也難有作為了!
顯而易見,這是被秦軍包圍了!趙括應該驚慌失措,倉惶敗退!
但也不知什么原因,趙括不為所動,依然奮勇向前,攻擊白起的營寨,除了殺人就是搶糧!
趙兵雖然被秦軍分割包圍,并載斷了糧道。其實這對已經面臨斷糧的趙國大軍來說,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。
因為趙國本來就沒有軍糧送來了,營中所有的軍糧,都被趙括帶在軍中,他們根本就沒有考慮后路,大概趙括也是想置之死地而后生!
魚兒上鉤了,但趙**隊這條魚有點太大了,四十萬大軍,就算是羊,挨個兒去殺,也是非常費力的。
白起的牙口很雖然很好,但要以不足一倍半的兵力,包圍四十萬大軍,最后還要聚殲,難免有點捉襟見肘。
讓白起迷惑不解的是,趙括和趙**隊明明已經知道陷入了包圍,但并沒有慌亂,也不急于往回打通退路,讓他在后面埋伏的數萬精兵,無用武之地。
趙括依然是緊緊咬住白起正面的軍隊不放,讓白起穿插的奇兵和圍堵的軍隊都沒有發揮作用,反而分散了軍力。
好在白起早就有了準備,正面潰敗的秦軍,在后面埋伏軍隊的接應下,重新穩住陣腳。
白起的幾次詐敗佯輸,雖然變成了真正的潰敗,但因為白起畢竟能力過人,損失雖然大了點,但還是牢牢掌控了局勢。
而趙軍的進攻雖猛,但目的不明,除了對秦軍展開無情的殺戮,似乎就是為了搶奪糧草。
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傷亡,白起帶領秦**隊咬牙堅守壁壘,等待著趙軍糧盡以后,再發動反攻!
但等待的日子真的不好過!半個月過去了,趙軍絲毫沒有缺糧的表現,在包圍圈內橫沖直闖,隨時都有突破包圍的危險!
白起花費了巨大的代價,把趙軍包圍起來,可不想再讓他們隨便就跑了,只得向秦國的后方求救。
秦昭襄王對這次戰爭勢在必得,他其實也輸不起,畢竟不管是文臣武將,還是皇室內部,都有不少反對的聲音,認為他這是“好戰必亡!”
秦昭襄王不敢大意,親自來到河內,組織十五歲以上的男子,全部征發入伍。
王龁雖然降為副將,但并沒有撤離戰場,還是非常積極主動,率令這些臨時軍隊,占據長平以北及以東地區,截斷了趙軍可能出現的糧草運送及援軍到來。
而替換出來的生力軍,全部交給白起補充到主戰場,這次秦國的鐵了心,以舉國之力,一定要把趙國打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