突然,馬謖靈光一閃,想起來蠻王之爭擂臺賽中一眾蠻族好手,他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,以現在馬家與蠻族的良好關系,找他們借幾個人過來,應該難度不大。
馬謖自己去找沙摩柯請人,他的把握不大,因為他開不出什么好價錢,畢竟家族的財權,可是掌握在三哥的手上。
想起三哥一直在和蠻族做交易,現在與沙摩柯的關系,未必比得上四哥馬良,但絕對比自己要好得多。
那天三哥馬賢回來以后,馬謖連忙過去,讓他幫忙,把龔力這個武功不錯的蠻族高手,請過來幫助訓練私兵。
馬謖也不著急,就先學著把那些私兵家眷中的半大小子,也都集中到一起養起來,還讓那些教頭們教授武藝,發現好苗子,再重點培養。
三哥馬賢沒有讓馬謖失望,他不但把龔力給雇傭過來了,而且還把酉溪部落的田石也請過來了!
他們二個,一個是用槍的高手,一個是用刀的高手,剛好可以替馬家訓練長槍兵和刀盾兵。
馬謖作為鹿門書院的學生,這個身份永遠不會改變,雖然不在書院住讀,但隨時都可以到書院聽課,并帶著問題向老師和同窗請益。
按照馬周族長的設想,馬良走文臣之路,一直在襄陽和同窗好友一起學習,不但學識豐富,名氣也越來越大。
馬謖的學識雖然也不錯,但因為馬族長更希望他學武,所以,他大多數時間都在家里練武,在外的名聲并不響亮。
以前馬謖雖然好武,但并沒有下過苦工,也沒有名師指點,就是自己對照家里的槍譜,照葫蘆畫瓢,武藝是花架子。
他雖然好論軍計,而且是智計過人,但只是紙上談兵,如果不能做出改變,難免與趙括一樣,理論脫離實際,淪為笑柄。
自從龔力來了之后,雖然他的槍法也是家傳的武藝,卻是他父親手把手教出來的。
龔力知道馬家與沙摩柯的關系,自己對文武雙全的馬謖也是非常敬重,以交流武藝為名,指點馬謖的槍法,一點都沒有藏私。
龔力甚至把家族密不傳人的,打熬力氣的法子,也教給了馬謖,讓馬謖的力氣有很大的增長。
雖然限于自身體質,馬謖成為頂級武將無望,但因為他做了針對性的訓練,突破了以往的瓶頸,武藝上升的空間增大!
他因為有龔力陪練,馬謖的武功進步很大,在百招之內能夠與龔力旗鼓相當!他有信心,在頂級武將手下保住性命。
因為龔力和田石的加入,馬家的私兵訓練水平提高了一個檔次,如果真的上了戰場,有他們兩個帶頭沖鋒,戰斗力定然不弱。
馬謖每天和龔力、田石每天練兵,勤練武藝,打磨力氣,時光悄悄的流逝。
日子過得真快,一轉眼,就到了建安十二年(公元207年),馬謖已經十八歲。
也和幾個哥哥一樣,馬謖也在十八歲時,提前兩年行了冠禮,從此,他作為馬家的一個成年人,具有參與家族各項事務的權利和義務。
這一年,大漢朝發生了很多的載入史冊的大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