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他接受曹操的提議,那就意味著向曹操臣服,到時候就得聽從曹操的安排。
他在江東肯定是待不下去了,最好的結果,就是到朝廷為官,曹操虛職以待。
江東肯定不復為自己所有,再也別想過自由自在的日子。
雖然在理論上,孫權還是可以循規蹈矩地做一個富家翁,但實際上是人為刀俎,我為魚肉,整天都是提心吊膽,生怕被人尋個罪名給抄家滅族了。
但孫權從來就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!為了上位,當年他可是置兄長的安危于不顧。
當年在孫策為鼎定江東而浴血奮戰的時候,孫權也沒有了閑著,他在江東建立了強大的情報網。
雖然孫權的情報網,較之郭嘉還頗有不如,但郭嘉手下為許貢門客提供情報的時候,還是被孫權查出來了蛛絲馬跡,但孫權卻秘而不宣。
孫策死后,孫權繼位,當年虛歲十九歲,被東漢朝廷冊拜為討虜將軍,兼領會稽太守,駐守吳郡。
因為孫策剛剛統一江東沒有多久,地方士民及賓旅寄寓之士仍存異心,因此孫權最初掌管江東時,局勢動蕩不安。
廬江太守李術,更是公開反叛,宗室內部廬陵太守孫輔通敵曹操、孫暠企圖奪權,丹陽太守孫翊和宗室重臣孫河遭到殺害,豫章、會稽等地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。
這些動亂,處處少不了郭嘉情報人員的影子,如果不是郭嘉把主要精力放在平定北方的袁紹,說不定就沒有了孫權現在統領江東的局面。
孫權就是憑著自己建立的強大情報網絡,以張昭為師傅,以周瑜、程普等舊臣,統御諸將,剿滅叛亂,穩定了江南局勢。
現在要想讓孫權放棄現在來之不易的地位,那還不如讓他死了來的痛快!
如果真的到許昌入朝為官,孫權也不可能委曲求全,早晚被人抓住痛腳,結果就是身死族滅!
孫權在江東稱孤道寡,他可不是孤家寡人,手下有一大幫子文臣武將,還有數以百計的族人,最后到底是什么主意,還得聽從大家的意見。
本來孫權還想先拖著不回,等到想通了以后作出決定,再回答曹操的建議。
誰知道曹操并沒有給他太多的考慮時間,曹操不顧冬天的寒冷,盡起大軍,已經開拔到了江的對岸,大有一言不合,就要動武的架勢。
魯肅回來之時,孫權剛好聚文武大臣在大堂上議事,大臣們分成了兩派,以張昭為首的一派主和,以程普為首的一派主戰。
是戰是和,各居其半,各執一詞,爭吵不休,大堂已經亂成一鍋粥了。
因為主戰的大部分是武將,做口舌之爭,實非那些在戰場上叱咤風云的武將所長,在爭論中已經落入下風。
主和一派占據上風,并不是孫權愿意見到的,所以,他才找一個借口出來找魯肅。
孫權心急知道魯肅找劉備結盟的結果,他借機離開大堂以后,到書房立即召見魯肅。
孫權問起和劉備結盟之事,魯肅雖然沒有詳細述說,但他帶劉備的首席謀士諸葛亮到了江東,這就表明了劉備結盟的誠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