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劉備愿意結盟的消息,孫權心下稍定!
孫權讓魯肅單獨悄悄去江夏和劉備結盟,其實他并不是想要借助劉備的軍事力量,而是要借引入外援這件事,悄悄給主戰派加了一個砝碼,因為孫權從來都是主戰的!
孫權心里明白,劉備從新野撤退以后,在長坂坡大敗一場,精銳軍隊剩下的不到兩成,主要就是靠劉琦的那點家底堅守江夏,他還不見得能夠做主。
但對孫權來說,這些都不算什么事情,原本他就沒有指望劉備能夠出兵合擊曹操,只要劉備能守住江夏不失,吸引曹操一部分軍隊,就是對他最大的支持。
因為他需要的,就是劉備的一個姿態,僅僅是增加一個和曹操開戰的理由而已!
但孫權智計深沉,可不會把自己的心里的決定輕易表露出來,所以,他就需要找一個代言人,魯肅就成為最恰當的人選。
魯肅成為孫權主戰的代言人,除了他本身才華過人,還是文臣中最主戰的一員,更主要的,是因為他與主戰派的領袖張昭,在朝堂上是冤家對頭!
張昭認為,魯肅不夠謙虛,多次非議、詆毀他,說他年少粗疏,不可重用。
孫權現在卻對魯肅另眼相看,非常器重于他。
孫權厚待魯肅,派魯肅主持與劉備結盟這等重大事宜,而且還有臨機決斷之權,不怕他不盡心盡力去辦好這件事。
兩人只是交談片刻,堂上的爭吵聲越來越激烈,孫權只得和魯肅一起,再次回到大堂之上,就聽到了號稱江東文臣之首的張昭,正侃侃而談:
“曹操擁百萬之眾,借天子之名,以征四方,拒之不順。且主公大勢可以拒操者,長江也。今操既得荊州,長江之險,已與我共之矣,勢不可力敵。以愚之計,不如納降,為萬安之策。”
眾文臣謀士,一齊附和道:“子布之言,正合天意。”
而那些武將們,他們的功勞都是在戰場上取得的,絕大多數都不愿意不戰而降,對文臣們的說辭嗤之以鼻,但又說不出足夠開戰的的理由。
但武將們也有他們的笨辦法,就是不接謀士們的話頭,只是做一些粗鄙的動作和起哄,鄙視文臣。
堂上噓聲四起,一片混亂,看到孫權走進來,武將們的粗鄙動作才有所收斂。
孫權內心已經是堅決要和曹操開戰,偏偏他在大堂上還不能一言決之,那樣就寒了文武百官的心,以后就沒有人暢所欲言了!
因此,他不但沒有表露出主戰的情緒,反而是和顏悅色地對張昭肯定道:
“愛卿言之有理,大家都暢所欲言吧!誰能夠說服對方,或者是占據大多數,我就按照他們所說的建議執行!”
大堂上其所以出現文臣謀士大多主張投降這種局面,是與程昱在江東的布局分不開的!
程昱接管江東的情報系統以后,因為曾經受到孫權的嚴厲打擊,損失不小,情報人員隱藏更深,做事就更加隱秘了。
程昱派人潛入江東,做了不少的小動作,孫權的情報系統都沒有能夠察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