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到當天的討論結束以后,孫權單獨把魯肅留下來,打聽曹操的軍情。
魯肅對孫權說:“我在江夏向劉備打聽軍情,他告訴我說與曹操交戰,都是諸葛亮的謀劃,盡知曹操軍情,我已經引他來此,他是諸葛瑾之弟,素有才名,在荊州有臥龍之稱,主公可問之,便知曹軍虛實。”
孫權問道:“臥龍先生在哪里?”
魯肅回答道:“現在館驛中安歇。”
孫權說道:“今天晚上,不見他了,先晾他一下,讓他憋足了勁,等明天聚文武于帳下,先教他見識見識我江東英俊,然后再升堂議事。”
魯肅領命而去,面有憂色,心里認為孫權怠慢盟友,不知道怎么和孔明分說。
次日早晨,魯肅到館驛中見了孔明,先是問了孔明的飲食起居,然后再次叮囑道:“今天見了我主孫將軍,切不可言曹操兵多將廣。”
孔明因孫權并沒有及時召見,心中已有了幾分猜測,知道孫權抗擊曹操的信心還是不足,就笑著對魯肅說道:
“亮自見機而變,決不至有誤。”
諸葛亮隨魯肅來到大廳之中,與江東群臣見禮,張昭、顧雍等人,也知道孔明是劉備的軍師,料到此人必來游說孫權抗曹。
在張昭的示意下,江東一眾文臣謀士,開始輪流向孔明發難,他們準備用車輪戰駁倒孔明。
清談舌辯,本是孔明最擅長的本事,他引經據典,舌戰江東群儒,絲毫不落下風,博得在座的武將一陣陣喝彩聲,而眾文人見孔明文思泉涌,對答如流,盡皆失色。
躲在里面的孫權,面露滿意之色!他對魯肅請來的這個說客還真的非常滿意,就他憑一張利嘴,就差不多壓服了投降一派的所有人員,讓主戰派抬起頭來。
孫權見火候已經差不多了,就差黃蓋和魯肅出來,請孔明進去詳談。
兩人引孔明至堂上,孫權降階而迎,優禮相待。
孔明觀言察色,卻巧用激將法,激起了孫權的斗志,然后再給他談論曹操虛實,孫權心里有底,就答應了結盟,準備商議起兵,共滅曹操。
但張昭等人還是不服氣,不斷找孫權理論,他們危言聳聽,搞得孫權無所適從,退入內宅,寢食不安,猶豫不決。
吳國太見孫權如此難以決斷,就提醒孫權道:“伯符臨終有言:內事不決問張昭,外事不決問周瑜。今何不請公瑾問之?”
孫權一聽大喜,終于找到了一個臺階,隨即遣使往鄱陽請周瑜議事。
本來,周瑜作為名副其實的江東第一智將,孫權早就應該向他問計。
但因為他們之間的微妙關系,孫權作為主公,也不想首先服軟,這樣就意味著他在讓步,他害怕以后再難以駕馭心高氣傲的周瑜。
因此,他寧愿把魯肅納為心腹,也不愿意向周瑜請教,而且還是一直把周瑜晾在潘陽湖!但這絕對不是長遠之計,兩人都需要一個和解的契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