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!只要都督一日不退兵,我就一日不取江陵,都督退兵之時,就是我去江陵之日!子敬、孔明在此為證,都督休悔。”
魯肅自然知道,劉備是要讓周瑜被曹仁拖住,自己可以從容攻取荊南各郡,雖然江陵戰略地位較高,其實是比不上荊南四郡的人口和收益,因而,當不當這個保人,躊躇未定。
周瑜卻搶先說道:“大丈夫一言既出,何悔之有!”
孔明曰:“都督此言,甚是公論。先讓江東去取;若不下,主公取之,有何不可!”
周瑜雖然中了激將之法,但也沒有忘記自己來的目的,自己和曹仁鏖戰,可不想劉備在一旁虎視眈眈!就要求劉備退兵,以免雙方發生誤會。
劉備本來就要去攻打荊南四郡,依言退兵,回到江夏。
周瑜與魯肅辭別劉備、諸葛亮,上馬而去,緊鑼密鼓準備攻下江陵。
劉備和孔明,一見周瑜中計,馬上整兵,前往荊南。
按照慣例,劉備帶上張飛、趙云出征,留下劉琦和關羽鎮守江夏。
劉備調配了一萬五千軍南征,基本是一半的軍隊。
軍隊開拔,劉備以張飛為先鋒,趙云為合后,馬謖與劉備、諸葛亮同行。
諸葛亮問馬謖道:“幼常,依你之見,荊南四郡當先取何郡?”
馬謖提出了攻取荊南的計策,自然是心中早有謀劃,不假思索回答道:
“荊南四郡,零陵雖然不是路程最近的,卻剛好是四郡的中心,從零陵到其他三郡,差不多都是一日的路程,可先取之做為據點,再從零陵出發取武陵,然后渡江湘江之東取桂陽,取長沙為后!如此一來,三月之內,可以輕松平定四郡,剛好從最近的長沙班師回到江夏,再與周瑜爭奪江陵,吾料周瑜在三月之內,必然攻不下江陵!守城是曹仁所長,何況他還要把江陵交付給主公,能不盡力?”
劉備和諸葛亮,都點頭贊同,便率軍前往零陵。
零陵太守劉度,聞劉備領大軍到來,乃與其子劉賢商議道:
“劉備,梟雄也,手下有張飛、趙云之勇,都是能征慣戰之將,就連曹丞相都敗在他們的手下,我零陵雖然兵馬數量不輸于劉備,但都是沒有見過大陣仗的烏合之眾,恐難敵劉備虎狼之師,不如歸降,可保家族和一郡之平安!
劉賢道:“父親大人,劉備雖然能征慣戰,但手下兵馬不多,這次是賴江東周郎之力,僥幸擊退丞相之軍,吾料其終究不是丞相對手,不久之后,荊州將復歸丞相所有,我們要是這樣不戰而降,與墻頭草無異,下次丞相復來,必不見用,家族前途堪憂,不若傾力一戰,就算戰敗,也算是給了丞相一個交代,萬一成功,必得丞相青睞,則父親的前途不可限量!”
劉度看著兒子分析的頭頭是道,不由心動,但畢竟前途無量是以后的事情,眼前這一關還是讓他很擔心,于是憂心忡忡地說道:
“賢兒說的雖然有理,但我們沒有后援,與劉備交戰,失敗是早晚的事情,萬一把劉備打惱火了,城破之日,也許是家族破滅之時!”
劉賢一聽,趕緊安慰劉度道:父親大人放心。劉備雖有張飛、趙云之勇,我也有本州上將邢道榮,力敵萬人,可以抵對,未必就輸給劉備了!就算是最后輸給了劉備,雖然劉備心中惱怒,但家族還是安穩如泰山!因為劉備仁義之名傳天下,必不會做那滅族之事壞了他的名聲,何況同為劉姓,劉備更加要顧忌同姓之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