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子龍取桂陽,翼德取武陵,都是立下了軍令狀,只引三千軍去。今長沙太守韓玄,固不足道。只是他手下有一員大將,乃南陽人,姓黃,名忠,字漢升;是劉表帳下中郎將,與劉表之侄劉磐共守長沙,后事韓玄;雖今年近六旬,卻有萬夫不當之勇,不可輕敵。云長此去,必須多帶軍馬。”
關羽向來自傲,怎么也不會和趙云張飛一樣用三千軍,于是他開口說道:
“軍師何故長別人銳氣,滅自己威風?量黃忠一老卒,何足道哉!關某不須用三千軍,只消本部五百名校刀手,必定斬黃忠、韓玄之首,獻來麾下。”
劉備作為關羽的結義大哥,對他的安危還是比較關心的,單獨找到他,苦口婆心地勸道:
“云長啊,子龍和翼德都領了三千兵馬,你用兩千也比他們強啊,你領五百就太少了,別說是攻城了,就連兩軍對陣,布置軍陣的數量都不夠,哪怕你再多帶五百軍也行啊!”
那時候的軍隊,以千軍為一部,主要是兩軍對陣時布置的常規軍陣,最少也要有一千人馬,才能保證軍陣攻防兼備。
盡管劉備拿出了大哥的權威,但關羽只是不依,還是只領手下五百校刀手而去。
孔明這次使用激將法,讓關羽少帶兵馬前去,并不是劉備手頭的兵馬不夠,而是想要樹立關羽無敵的形象。
盡管關羽和張飛,都對諸葛亮頗有微詞,但因為他們與劉備的特殊關系和過人之能,諸葛亮卻不得不依靠他們,他三分天下的規劃,還得要大家同心協力才能實現。
現在取得荊州就在眼前,但要想鼎足而三,僅僅擁有一個四戰之地的荊州是不夠的!
如果劉備全取荊州,除了江東這個翻臉和翻書一樣快的的盟友,還要面臨漢中張魯、交州士燮和益州劉璋的威脅。
交州士燮,早晚會被江東孫權吞并,而益州才是諸葛亮三分天下的根本!
那么,在攻取益州之時,諸葛亮肯定要跟隨劉備進入益州,荊州的鎮守,就需要一員可靠的大將。
諸葛亮曾經與劉備討論未來的人事安排,不管是劉備還是諸葛亮,都屬意關羽鎮守荊州。
因為他們對好酒成性的張飛缺乏信心,而趙云的執行力雖強,但要獨當一面,無論是威信還是資歷,還差點火候。
因此,諸葛亮從現在就開始謀劃,想讓關羽多立功勞,提高威信!
上次諸葛亮就安排關羽到華容道埋伏,就是想讓他放了曹操,做了好人還要得功勞,雖然被馬謖無意之中把功勞搶到了張飛頭上。
關羽是依諸葛亮之計行事,雖然得到了曹操的承諾,但只是馬后炮,并沒有能夠立功受獎!
但這也難不住一心要捧紅關羽的諸葛亮,在他的刻意宣傳之下,關羽成了重情重義的典范,寧愿違反軍令狀,也要放了對他有知遇之恩的曹操!
這些事情傳到曹操耳中,曹操對關羽的性格相當了解,深信不疑!對關羽又多了一分感激,暫時沒有了征伐荊州之心。
江東孫權和周瑜定下計策,把曹操趕入劉備的防守區域,其實就是要讓劉備難受。
如果劉備頭腦一熱,殺了曹操,自然是孫權希望的結果,那樣一來,曹丕肯定要和劉備死磕到底,孫權就能夠上下其手,從容布局。
如果劉備放跑了曹操,就顯示出劉備軍的無能,孫權也可以問責劉備,在瓜分荊州時占據主動!
諸葛亮一舉兩得,把放跑曹操的責任,推到了關羽個人頭上,不但得到了曹操的人情,還堵住了孫權之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