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也聽說了曹操的事跡:文不明孔、孟之道,武不達孫、吳之機,專務強霸而居大位,安能有所教誨?”
張松說出了早就準備好的激憤之言,心中痛快之極,微笑著看著楊修,等待他的回答。
楊修雖然學問精深,但對曹操的才華還是比較欽佩的,聽到張松肆無忌憚的詆毀之語,不由心中微怒,對張松說道:
“先生身處西川邊隅之地,只能聽信傳言,怎能知道曹丞相的大才?我這里有曹丞相寫下的一本兵法,我拿出來你看看,就知道我所言不虛!”
楊修走進內室,取出一卷新書,遞給張松。面帶微笑,期待張松的稱贊。
這本兵書,是曹操閑暇之時口述,由楊修記錄下來以后,耗費大量心血整理出來的,其中還摻雜了不少他自己的見解,他也因此得到了曹操的夸獎,心里也有些小得意。
張松看書的封面,寫著《孟德新書》四個大字,就知道是曹操所著,從頭至尾,看了一遍,共一十三篇,皆用兵之要法。
張松雖然一介書生,但年輕的時候,也曾經學文習武,熟讀兵書,看了這本《孟德新書》,內容豐富,通俗易懂,雖說不是無可挑剔,但要想找出書中的缺陷,也不太容易,心中也暗暗佩服。
當然,硬要雞蛋里找骨頭,張松也是辦得到的,但并不能顯出他的手段,看書之前,心里就已經有了主意,就故意問道:
“德祖兄,你知道這本書是誰的大作?”
楊修回答道:
“書名《孟德新書》,是丞相酌古準今,仿《孫子》十三篇而作。先生認為丞相無才,此書堪以傳后世否?”
張松大笑道:
“此書在我們蜀中,三尺小童,亦能暗誦,何為‘新書’?此是戰國時無名氏所作,曹丞相盜竊以為己能,只能瞞足下耳!”
楊修家學淵源,父親楊彪是當朝太尉,家里兵書戰策收藏頗豐,自由熟讀兵書,此書是他親手整理而成,當然知道不是張松所說的那樣,就責備道:
“此是丞相秘藏之書,雖已成帙,尚未傳于世。先生說蜀中小兒暗誦如流,肯定是相欺之語!”
張松敢如此大言不慚,當然不是要否定曹操的兵書,而是要顯露自己過人的記憶力,就對楊修說道:
“這本書我少年時也曾經讀過,雖然時隔數十年,但記憶猶新,德祖兄如若不信,我可以背誦一遍。”
張松也不等楊修回答,就開口將《孟德新書》,從頭至尾,背誦了一遍,楊修手持書本對照,并無一字差錯。
楊修大驚道:
“先生有過目不忘之能,真天下奇才也!”
張松已經顯露了自己的才能,故意向楊修辭行,要回蜀中。
楊修試探了張松一番,雖然還不知其用意,但也不敢擅自放張松回西川,就對張松道:
“先生且暫居館舍,容我再稟報丞相,然后約定時間和你面談。”
張松達到了自己的目的,知道事情有了轉機,誠懇向楊修致謝以后,回到驛館等待消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