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備沉吟未決,在心里權衡利弊。
劉備想著“千軍易得,一將難求。”在他看來,張任文武雙全,其才不在關羽之下,如果能夠被自己感化,真心歸順自己,那就是一大助力。
就算張任對劉璋的忠心不改,不能用于征伐西川,但自己先把張任囚禁起來,等劉璋投降以后,在啟用他對付曹操和孫權,還是可以的。
劉備心里拿定主意,就要開口說出處置張任的方法。
諸葛亮熟知劉備的秉性,還真害怕他開口放過張任。
在他看來,這可不是一件好事!且不說張任會不會是真心歸順劉備,就是重用龐統的仇人這種事,也會寒了部下將士的心,他認為劉備收復張任,實在有點得不償失。
龐統之死,雖然只是一個意外,但也是張任一直針對劉備的緣故,諸葛亮覺得劉備必須殺了張任給他報仇,才能心安,就搶在劉備開口之前說道:
“主公,人各有志,張任忠心可嘉,我們應遂其愿,以全其名,主公可善待其家人即可!”說完,也不等劉備回話,直接喚刀斧手進來,把張任推出去斬首了。
劉備剛要開口,聽了諸葛亮的一席話,覺得還是他的考慮周到,就并沒有出言阻止,只是心中感嘆不已,下令收其尸,葬于金雁橋側,以表其忠。
第二天上午,劉備得了卓膺的投效,現在可以說是兵強馬壯,準備對雒城發動總攻,令嚴顏、吳蘭等一班蜀中降將為前部,前往東門攻打。
其他三門,劉備并沒有派兵圍困,他這樣做的目的,就是想要讓劉璝棄城逃跑,然后一路尾隨追殺,直赴成都。
嚴顏因為歸順得早,又在沿路説降了很多守關將領,立下了大功,得到了劉備的信任和重用,被任命為正印鋒,其余人都是副將。
説降對嚴顏來說,可是輕車熟路,每一次他都是現身說法,他在雒城門前,大聲喊道:
“我是嚴顏,劉璋無能,劉皇叔仁義,不想強攻城池,城上守將宜早開門受降,免一城生靈受苦!”
城上的將士,看到吳蘭、雷銅等熟悉的將領,還有哪些久聞大名的一些將領,都投降了劉備,已經戰意全無。
劉璝雖然惜命,但他作為劉璋的宗親,自不能不戰而降,眼見形勢不妙,就在城上大罵這些將領,說他們都是“無恥之輩,背主之賊!”
劉璝越罵越難聽,城上的士卒,看向他們的目光有些鄙夷,雖然沒有起到提高士氣的作用,但對他們這些降將的名聲,還是損害不小。
嚴顏大怒,就要取箭射之,忽見城上與劉璝并肩而立的將領,伸手拔出佩劍,一劍砍翻劉璝,指揮部下殺散劉璝的手下,下令將士開門投降。
嚴顏等人領兵先行進城,收攏敗兵,接管城中防務以后,才迎接劉備進入雒城。
有一部分不愿意投降的官員兵將,皆從西門走脫,往投成都去了。
劉備也沒有出兵追殺,只是出榜安民,然后論功欣賞。
殺劉璝的將軍就是張翼,知道他是張松的族人以后,劉備疑心盡出,非常高興,重賞張翼,安排他領本部三千人馬,到趙云軍中擔任副將。
劉備得了雒城,重賞諸將,然后單獨向諸葛亮請教進兵之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