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謖以自己年輕識淺,人微言輕,不適合在如此重大的問題上發表意見為由,婉拒了劉備的提議,但他也表態:無條件支持主公的各項決定。
劉備明白,這是馬謖在耍滑頭,也是在變相表達自己的不滿,但人家說的也有道理,他只得另想它法。
因為陳到一直留在永安,鎮守荊州進入西川的交通要道,現在保護劉備的安全,主要是由趙云負責。
馬謖走后,劉備又看了一會公文,心中煩悶,漫步進入后花園,趙云默默跟隨在身后,他不由開口問道:
“子龍,這次平定西川,眾人功不可沒,自古賞罰分明是明君所為,我準備拿出府庫錢財的一半,還有大量的土地,封賞這些有功之人,你認為怎么樣?”
趙云對劉備忠心耿耿,他在軍中的地位也非常之高,是穩居關張之后的第三人。
他本部兵馬雖然只有五百人,但大部分骨干,都是在新野招募訓練出來的。
劉備治理新野有六年之久,因為施行了新政,士兵的忠誠度大大提高,趙云軍中的骨干,大部分來自新野,這讓他對優待軍屬的做法非常認同,聽了劉備的問話,不由自主的回答道:
“主公英明!但田產是老百姓立身之本,我覺得就在新野一樣,把這些田產交給百姓打理,并優待軍屬,效果非常好。這些有功之人,并不善于耕作,賞賜財帛就夠了,不如把這些田產按新野新政之法,優待軍屬,交給老百姓耕作,使得他們安居樂業。”
趙云說的是肺腑之言,也深合劉備之心!
劉備心中一喜,按照趙云所說,雖然不能省下更多財帛,但能留下這些土地,也是一大收獲,馬上對趙云說道:
“子龍言之有理,明天我召集眾人商討封賞之事,你可敢當場提出你的意見?”
趙云當然不會懷疑劉備的用意,就毫不猶豫地回答:
“諾!”
劉備解決了封賞的大原則問題,心情一下子就好了,又回到書房批閱公文,趙云依然在外面警戒。
趙云也是文武雙全,答應劉備以后,剛開始還有點自得,覺得主公重視自己的意見,但越想越覺得不對,分明是被劉備當槍使了。
這對趙云來說也沒有什么,他本來把自己當成劉備得手中之槍,問題是他也是有顧忌的,他最害怕被人指責為:“收買軍心,心懷不軌”
趙云是以忠義為本,否則當年也不會拒絕劉備招攬他的好意,差點隨著公孫瓚一條道走到黑。
好不容易跟隨自己認可的劉備,他對身份地位之類的事情,本不是特別在乎,他最怕的就是被人指責為不忠不義,他已經答應劉備,明天當場提出反對意見,自然不可以反悔。
但他通過深思熟慮,反復斟酌,趙云決定在話語用詞上稍作修改,還是不要涉及軍方的利益為好。
第二天上午,劉備召集眾人公布封賞方案。
這個方案,是諸葛亮、法正等人,經過半個多月的討論制定的,他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,可謂有理有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