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吳侯也太性急了!我主答應諸葛子瑜歸還長沙等三郡,自然不會食言,只因為軍師有事出去,尚未劃定雙方的分界線,有失交割,既然吳侯已經自取,我主也不想追究吳侯背盟之過,傷了雙方和氣。今我主親來荊州,讓我傳書正式送還三郡,并雙方商議,劃定分界線。現正逢曹操興兵進攻漢中,我主欲乘虛攻取西涼之地,今合淝空虛,望吳侯也起兵攻之,使曹操撤兵回南。吾主若取了西涼,那時把荊州全土交給吳侯,也是可以商量的!”
孫權一聽可以得到荊州全境,雙眼立刻放光,幾乎馬上就想答應,但想起江東連年征戰,即便是出兵虛應故事,也不能草率行事,就對馬良說道:
“先生且歸館舍休息,容我商議。”
馬良走了以后,孫權問計于眾謀士。
張昭進言道:
“此是劉備害怕曹操進取西川,故為此謀。雖然如此,但因曹操主力到了漢中,主公乘勢攻取合淝,亦是上計。”
孫權從其言,與馬良交換了文書,令諸葛瑾為使回訪荊州,雙方協商交割事宜和邊界線的劃定。
孫權想起這次偷襲荊南,畢竟有點理虧,在進攻合肥這件事上不敢拖延。
馬良走了以后,孫權就商議起兵攻打合肥,他命令魯肅主持劃定分界線,收取長沙等三郡,屯兵于陸口。
讓呂蒙、甘寧領本部兵馬隨征,又派使者前往余杭調凌統一同前往。
魯肅本來就不想和劉備撕破臉皮,便和諸葛瑾一起與關羽、馬良等人協商,幾經商議,雙方同意以湘水為界,對荊州之地進行了重新分割。
湘水以東,臨近江東一方的江夏、長沙、桂陽三郡劃歸孫權。
而與西川相鄰的江陵、零陵、武陵三郡,以及后來馬謖攻占的襄陽郡,劃歸劉備所有。
劉備等馬良回來,得到孫權同意和談的消息以后,就迫不及待退回江州,準備抵擋曹操的進攻。
劉備與孫權修和以后,即以湘水為界,劉備用大半個江夏郡,換回被孫權占據的零陵郡。
孫權有心示好,不但江東軍秋毫無犯退出零陵城,而且把三郡不愿意投降的官員全部放回了江陵。
那時候諸侯混戰,他們的部將為了保存實力,投降是常見的現象,并沒有被當做叛徒對待。
有這樣一個機會,深受孫權信任,而又對整個荊州念念不忘的呂蒙,自然不會放過摻沙子的機會,時任長沙郡丞的傅士仁,與呂蒙一見如故。
傅士仁是劉備起兵時的老兵,他跟隨關羽的時日也不短,也算是他的老部下,他受到呂蒙的優待,也跟隨郝普等真心回歸的劉備官員,一起回到了江陵,被關羽委以重任,安排到公安當守將。
孫權得到了三分之一的荊州,非常高興,大肆嘉獎這次的有功人員。
甘寧以一千人的軍隊,擋住了關羽的三萬大軍,被魯肅推薦為首功,被孫權拜為西陵太守,統陽新、下雉兩縣。
而攻取荊南三郡的呂蒙,本來功勞應該在甘寧之上,但因為被馬謖伏擊兵敗,折損了不少人馬,功過相抵。
但孫權可不會虧待自己的心腹,呂蒙也受到特別的嘉獎,雖然并沒有升官,但也得到了不菲的封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