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平定漢中,意義可不小。
他還沒有與劉備開始爭奪西川,但他已經處于非常有利的位置,可以說“進可攻、退可守!”
進不進攻新得西川的劉備,在出征張魯之前,曹操還是有些猶豫不決。
曹操并不是害怕打不下張魯,而是拿不定主意,是否趁劉備立足未穩,趁勢進攻西川。
如果不是為了西川,這漢中一郡之地,還真不值得曹操統領數十萬大軍親征。
經過深思熟慮,曹操覺得自己現在的實力,還沒有辦法支持與劉備、孫權兩面同時開戰,還是認同了傅干的“威德論”,決定先威懾西川,而后慢慢再尋找收取西川的時機。
他最擔心的是,在自己與劉備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,孫權趁虛而入,占據淮南之地。
一旦孫權在江北站穩腳跟,沒有了長江這個屏障,孫權可以長驅直入,時刻威脅著許都的安全,那他就永無寧日了。
曹操的疑心非常重,他甚至懷疑,孫權和劉備為了荊南三郡在荊州對峙,是在做戲給自己看,是不是騙得自己前去進攻西川,還真不好說。
這種想法也不是沒有道理,因為他們兩個勢力,誰也沒有辦法抵擋住曹操的全力進攻。
而荊南三郡并不是什么戰略要地,他們大可以慢慢協商,如此大動干戈,確實是令人玩味。
漢中之地完全平定以后,曹操領軍停留在南鄭休整。
既沒有收兵回朝的打算,也沒有攻打西川的跡象,手下謀士都非常疑惑。
主簿司馬懿,覺得這是一個進取西川的好機會,心癢難耐,決定試探一下曹操,就獻計道:
“丞相,劉備以詐力取劉璋,仁義的名聲從此受損,蜀人尚未歸心。今主公已得漢中,益州震動。可進兵攻之,勢必瓦解。智者貴于乘時,時不可失也。”
曹操并沒有正面回答司馬懿的提議,而是感嘆道:
“人苦不知足,既得隴,復望蜀耶?”
雖然沒有明確否決司馬懿的提議,但也透露出顧慮重重!
蜀地險峻,誰也沒有把握在短時間內取得西川。
就是劉備用詐謀進攻西川,前后也花費了三年多的時間。
曹操對劉備非常忌憚,連帶對其他漢室宗親也有防范之心,他的目光頻頻看向劉曄。
劉曄也是正宗的漢室宗親,甚至與獻帝的血緣關系還比劉備要親近得多,他身處許昌,深知漢獻帝處境艱難,對劉備能夠占有西川,能夠聲援漢獻帝,他內心也是非常高興的。
但現在曹操對劉曄也非常忌憚,每次出征都要把他帶在身邊,主要是他的能力非凡,而且對漢室還是有些忠心的。
曹操怕留劉曄在許昌,弄不好會被漢獻帝啟用,反過來對付他,會讓他后院起火,說不定劉曄就有機會成為第二個劉備。
劉曄當然知道自己的處境,曹操不發表意見,未必不是在試探自己的態度,為了自保,連忙表明自己的態度,出言道:
“司馬仲達之言是也。若少遲緩,諸葛亮明于治國而為相,關、張等勇冠三軍而為將,蜀民既定,據守關隘,不可犯矣。”
曹操人在漢中,但他擔心的是合肥。
他遲遲不肯動兵,除了想看看有沒有進攻西川的機會,也是在等待合肥的消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