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統知道,孫權這次提出主動出戰,主要是為了扳回面子和提高士氣,只要小勝一陣就可以,稍微斟酌了一下,才回答道:
“我準備親自出陣斗將,并不需要與曹操大軍混戰,有三千人足矣。”
凌統是凌操之子,而凌操是在攻打黃祖時被甘寧射死的。
因有殺父之仇,凌統對甘寧的怨恨很深。
所謂“殺父之仇不共戴天!”只要兩人碰面,凌統必定要找甘寧的麻煩。
甘寧賠禮道歉,找人說情,用盡了手段,都不管用,就連魯肅、呂蒙等人的調解,凌統都置之不理,孫權只好親自下令,讓凌統不得與甘寧為仇。
甘寧深知孫權愛惜凌統,而凌統本人的武藝,似乎也不輸于自己。
他對凌統非常忌憚,害怕中了凌統的暗算,經常是躲著凌統走,孫權也盡量避免甘寧和凌統一起共事。
這次孫權與曹操大戰,兵力處于劣勢,兩人作為孫權手下的得力將領,也需要聯合作戰,再也避不開了。
想著兩人都是識大體的人,不至于在戰場上使手段,也就沒有刻意調開。
甘寧這些年擔驚受怕,也被凌統折騰的夠了,再也不想忍了!
這次面對凌統,一改過去低聲下氣的做法,決定主動發難,站起來與凌統唱反調,向孫權請命道:
“只須百騎,便可破敵,何必三千!”
凌統只道甘寧是故意與自己為難,勃然大怒,甘寧也是寧折不彎的性子,既然決定了與凌統硬碰硬,自然不肯退讓,兩個就在孫權面前爭競起來。
孫權還是維護凌統,對甘寧說道:
“曹軍勢大,不可輕敵。”
于是,命令凌統帶三千軍出濡須口去哨探,遇到曹兵,便與交戰。
凌統領命,引著三千人馬,離了濡須塢,往大路而去。
行不數里,塵頭起處,曹兵早到,雙方擺開陣勢,射住陣腳。
這次充當先鋒的是張遼,也是非常謹慎。
張遼見凌統出馬邀戰,深知凌統武藝的張遼,不敢派手下將領去送死,親自出馬迎戰。
兩人交鋒,都相當謹慎,斗到五十余合,不分勝敗。
在觀望臺觀戰的孫權,聽到密集的鼓點聲,看到后續的曹軍鋪天蓋地而來,唯恐凌統有失,令呂蒙接應回營。
凌統斗將勝不得張遼,并沒有達到小勝一陣的目的,只得怏怏而退。
甘寧敢在大堂上和凌統叫板,自然不是戲言,他早就想好了劫營的法子,見凌統無功而返,悄悄進見孫權,請命道:
“主公,今天兩軍已經交戰,曹軍遠來勞頓,戒備不嚴,我今夜只帶一百人馬,悄悄前去劫曹營,必定能夠成功。”
孫權當然不肯讓甘寧隨意冒險,就對甘寧說道:
“曹操久經戰陣,豈能不防劫營?一百人馬殺傷力太小,就算劫營成功也難以對曹操造成損失,一旦失敗,損失一百人馬還是小事,如果折損興霸你這員大將,反而折了我軍銳氣,就有些得不償失了,還是從長計議吧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