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延本來就是得理不饒人的性子,率精銳軍卒猛攻不止,張郃苦苦堅守了數天,等候夏侯淵和徐晃的的援兵不至,只得率軍往定軍山方向撤退。
還沒有到定軍山下,只見前面有一支數百人的軍馬來迎,走近一看,是杜襲領軍敗退過來。
張郃得知夏侯淵已死,定軍山已失的消息,大驚失色,遂與杜襲引敗兵到漢水北岸扎營;一面令人飛報曹操。
杜襲和張郃在漢水收攏敗軍,準備退守陽平關,剛好徐晃領敗軍也到了這里,三人合兵一處,這才穩住了陣腳。
原來,張郃被劉備猛攻不止,知道夏侯淵被黃忠所阻,很可能援兵不至,又派人前往馬鳴閣向徐晃求援。
徐晃留守馬鳴閣,本來就有接應夏侯淵和張郃的責任,接到張郃的求援,不敢怠慢,立即率軍前來定軍山救援。
被徐晃擊敗的陳式,雖然損失不小,被迫退出了馬鳴閣,但還是陰魂不散,在暗中窺視徐晃軍的動向。
陳式在西川名聲不顯,勇武和智謀方面,并沒有顯出出類拔萃的地方,但他卻有著超強的執行力。
他得到的命令,是攻下馬鳴閣,盡管無法強攻而下,但他并沒有徹底放棄,而是領兵在附近山上扎下營寨,一直在尋找攻打馬鳴閣的機會。
陳式手下的探馬,哨探到徐晃出兵的情況,立即向陳式匯報。
陳式認為,一定是定軍山有變,覺得攻打馬鳴閣的機會來了,就在前往定軍山的要道上設下埋伏。
陳式不是軍事奇才,只是很平常的一個軍人,但他這種超強的執行力,讓他成為軍隊中不可或缺的人。
也是因為這種執著,讓陳式找到了機會,用埋伏計打敗了徐晃,攻下馬鳴閣,不但完成了劉備的軍令,而且拖住了徐晃,間接幫助魏延擊敗了張郃,可謂是大功一件,得到了劉備的認可。
夏侯淵戰死,張郃等人想要退守陽平關。
因為沒有了主帥,魏軍山頭林立的弊病顯露出來,大家各有主意,難以統一,慌亂不知所為。
本來,夏侯尚現在的軍力最強,得到了夏侯淵的帥旗,等于是臨時接過了夏侯淵的軍權,現在已經退守米倉山,大家應該到米倉山匯合,接受他的節制。
但督軍杜襲,因為夏侯尚不聽他的計策,認為他的才能不足以擔當重任。
司馬郭淮,與夏侯尚是同齡人,與張郃交情不錯,自認才華不在夏侯尚之下,內心也對接受夏侯尚的統領,也有很大的抵觸。
兩人私下里商量以后,覺得應該推舉張郃出來接管軍權。
杜襲作為督軍,本來有權利接管軍權,他擊鼓聚將,向大家說道:
“張將軍是國家名將,劉備對他非常忌憚,今日事急,非張將軍不能安定軍心。”
在臺下的郭淮,應聲響應。
張郃威名卓著,其他將領也覺得沒有什么不妥,就連徐晃因為兵敗,沒有臉面出言反對,大家一致同意推舉張郃為主將,對抗劉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