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羽領兵回寨,對關平說道:
“龐德刀法慣熟,毫無破綻,不用絕技,還真不好贏他。”
關平知道關羽好臉面,害怕他和龐德死磕,就委婉勸道:
“俗語云:初生之犢不懼虎!父親縱然斬了此人,也只是西羌一小卒,于戰事并無太大益處,倘有疏虞,則父親有負伯父之重托。”
關羽固執勁上來了,豈是關平能夠勸得住的,發狠道:
“不殺此人,何以雪我心頭之恨?我意已決,再勿多言!”
第二天一大早,關羽即上馬引兵前進,來到龐德營前,看到于禁的七個大營,也暗暗心驚。
龐德不肯退兵,就是要和關羽死戰,早就引兵來迎。
兩陣對圓,二將齊出,更不打話,出馬交鋒。
兩人回去以后,都總結了上次的經驗,這次相斗,又有了不少新的招式變化,讓兩軍將士看的如醉如癡!
但龐德還是漸漸落入下風,斗至五十余合,他撥回馬頭,拖刀而走。
關羽一看這架勢,知道龐德要用拖刀計,但他藝高人膽大,隨后追趕。
關羽自己精擅拖刀計,自然需要琢磨怎么讓敵將無法破解。
在拖刀計技藝未成之時,他用張飛當陪練。
關羽與張飛演練拖刀計,卻是吃盡了苦頭。
因為張飛用的是丈八長矛,天生不怕拖刀計,你的刀還夠不著張飛,早已被他的矛頭刺中要害。
因此,凡是在戰場上向張飛用拖刀計的敵將,都已經被張飛刺死,“一矛刺死”,也成了張飛的口頭禪。
關羽受張飛的啟發,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拖刀計,技藝大成以后,即便是對上張飛,也有很大的威脅。
關羽自己,對破解拖刀計也很有心得,自然不怕龐德的普通拖刀計。
關平也看出龐德又在使拖刀計,恐關羽有疏失,亦騎馬隨后趕去。
關公拍馬追趕,口中大罵:
“龐賊!欲使拖刀計,我豈懼你?”
但龐德雖然做出拖刀計的架勢,其實用的并不是拖刀計,而是受到手下將領的啟發,準備用箭偷襲關羽的頭部。
龐德手下將領討論兩人刀法優劣,但因為關羽的刀法毫無破綻,他們并沒有提出破解之策。
關羽上陣,全身盔甲,卻不喜帶頭盔,只用一個綠頭巾束住頭發。
因此,龐德一個部將提出,關羽的頭部才是防衛的薄弱之處,主攻頭部才是制勝之道。
龐德回想關羽的武功,非常認同這個部將的想法,
但想來想去,關羽武功高強,要想傷到他的頭部,唯有暗箭傷人,他做了專門的演練。
因此,龐德虛作拖刀勢,卻把刀就鞍鞒掛住,偷拽雕弓,搭上箭,望著關羽的頭部射過來。
關平旁觀看得清楚,見龐德拽弓,大喊道:
“賊將休放冷箭!”
關公急欲躲避時,弓弦響處,箭早到來,躲閃不及,,正中前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