孫權接到關羽的請降書,非常高興,聚眾商議。
看著堂下的文武將官,可謂是人才濟濟,孫權心情大好,舉起關羽的降書,對眾人說道:
“關羽,世之豪杰,孤深愛之。孤如早擁有云長如此智勇雙全之將,足以敵住張遼,何憂合肥不破!今關羽主動送來降書,我想以禮相待,接受其歸降,諸位以為如何?”
聽了孫權這話,呂蒙的臉色有點變了。
他多年來布局,一直以收回荊州作為借口,實際上是要把關羽當做踏腳石,全指望用計擒獲關羽,從而名聞天下。
現在眼看謀劃就要成功,關羽這個踏腳石,居然要抽身而走!
呂蒙心中非常不愿意,但嘴里卻說不出什么正當理由,只能強作鎮靜,等待孫權的決定。
呂蒙心里著急,但他畢竟是武將出身,至交好友也大都是軍中大將,他們也許能理解自己的意思,想必也拿不出恰當的理由,自然無法說服孫權。
與呂蒙關系較好的文官,也只有前后兩次與他聯手進攻荊州的虞翻。
虞翻的口才出眾,已經說降糜芳立下大功。
如果孫權接受關羽的投效,他的功勞也就算不得什么了,反倒憑空結下關羽這個仇家。
呂蒙心里一動,就目視虞翻,希望他能出言反對,并說出足夠的理由,自己就可以帶頭支持。
虞翻本就屬于親曹一派,當年舌戰諸葛亮,他充當急先鋒。
不管是出自公心還是私利,虞翻都認為接受關羽的投降弊大于利,自然不想孫權接受關羽的投降,但要讓他當出頭鳥,他還是有所顧忌的。
忽然看到了呂蒙的眼色,虞翻馬上明白了呂蒙的意思,不管是當初在長沙還是這次進軍江陵,虞翻得立大功,都離不開呂蒙的重用。
因此,虞翻欠呂蒙不小的人情,現在呂蒙相求,他無法拒絕,不得不出來表態。
但拒絕敵方大將的投降,可不是什么好名聲,以后想要投效的敵將,都需要掂量一下了,這可不符合孫子兵法“不戰而屈人之兵”的要義。
孫權以孫武的嫡系后人自居,如果拒絕關羽的投降,無疑是與孫子兵法背道而馳,孫權無論如何是不會同意的。
虞翻也沒有足夠的理由說服孫權,自然不可以反對接受關羽的投降,但質疑一下關羽投降的誠意,還是可以的,就站起來說道:
“主公,如果關羽是真心投降,自然可以接納。但關羽武功絕倫,自以為天下無敵,向來看不起主公,前者,主公主動派諸葛子瑜前去做媒,欲與之結秦晉之好,被關羽毫不猶豫加以拒絕,并且語言上多有冒犯,此次請降,恐是詐降!”
孫權沉吟未語,顯然是不相信虞翻一家之言,想聽到更多的建議。
諸葛瑾身為親劉一派的干將,剛才親曹派的虞翻提到了自己,自然不想孫權做的太過,和劉備結成死仇,就站起來說道:
“自古道,識時務者為俊杰。關羽乃當今豪杰,今荊州九郡,皆已屬他人,關羽止有孤城一處,軍無戰心,內無糧草,外無救兵,危在旦夕,為保全家眷,不得已而投降。劉備兄弟一向以信義著稱天下,關羽驕傲自大,詐降這種有**份的事情,我想他是不會做的,然而,想要讓他替主公出力,則難度不小,不如先看看他請降書里,有什么條件,再做商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