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值山賊四起,朱然出兵討伐,約一個月時間,便平定臨川亂事。
這次孫權為了奪取荊州,對陣關羽,許勝不許敗,可謂精銳盡出,只在濡須留下重兵,防止曹操突襲。
其他地方的精兵強將,幾乎全部調過來了。
朱然在江東將領中,武功雖然不是出類拔萃,但統兵能力卻是一流。
他統領臨川郡五千精兵前來參戰,被呂蒙委以重任。
朱然并不以武功見長,而關羽是以武功高強聞名于世的虎將,他自然不會和關羽斗氣。
看到關羽親自沖殺過來,朱然轉身便走,關羽乘勢領軍沖殺。
關羽領軍前行不到數里,一棒鼓響,四下伏兵皆起。
在昏暗的月光下,看到密密麻麻的伏兵,關羽也頭皮發麻,不敢戀戰,沖開江東軍的攔截,望臨沮小路而走。
好在伏兵并沒有拼死攔阻,而是按照既定策略,順勢放開前路。
關羽領軍逃跑,朱然率兵隨后掩殺。
但因為關羽所率都是精兵強將,并沒有幾個人掉隊,朱然掩殺的效果不佳,只是攔下了幾十個傷兵。
因為山路崎嶇,夜間山路看不真切,朱然又緊追不舍,不斷有將士扭傷腳踝,落在隊伍后面,被朱然擒獲,關羽所隨之兵,漸漸減少。
前行不到十里,前面喊聲又震,火光大起。
當先大將,乃是潘璋,驟馬舞刀向關羽殺來。
潘璋,字文珪,是孫權早年的得力下屬。
公元196年(建安元年),孫權十五歲時,為了歷練自己,自請任陽羨(今江蘇宜興)縣長,潘璋作為部將開始跟隨孫權。
潘璋天性放蕩不羈,喜歡喝酒。因為家中貧窮,喜歡賒賬酤酒,債主上門討債,他也不賴賬,只是說:
“等我以后富貴了再還。”
潘璋作戰勇猛,孫權很喜歡他,讓他招募士兵,得到一百多人。
于是,孫權用他為將領,討伐山賊,提升潘璋為別部司馬。
后來,孫權又委派他擔任吳郡的集市刺奸,致使盜賊絕跡,因此名聲大震,為人所知,被孫權升任豫章郡西安縣長。
當初劉表任荊州牧時,西安縣百姓常受盜賊的騷擾。
自從潘璋任西安縣長以來,賊寇便不敢入境侵犯。
鄰縣建昌又有盜賊作亂,潘璋轉任建昌縣令,加授武猛校尉,討伐盜賊,一個月內就把盜賊全部平定。
潘璋的這些戰績,奠定了他在江東軍中的地位。
這次擒拿關羽,因為潘璋是孫權的親信,被呂蒙安排擔當攔截關羽的重任。
潘璋自恃勇力,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揚名立萬、立功受獎的機會,早就忱戈待旦,等候關羽來臨。
看來,呂蒙也得了高人指點,并沒有貪功,把大功沒留給自己的親信部下,反而讓給了孫權的親信部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