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馬懿也曾經慕名前去學習。胡昭慧眼識人,見司馬懿聰慧通達,智計絕倫,胸有雄才大略,料定此人日后,必能成就一番大業,于是就竭盡全力,傳道授業。
由于司馬懿出身于名門望族,又聰慧絕倫,為人處世,當然恃才傲物。
因此,他與陸渾周生結怨。
當得知司馬懿從胡昭學館離開后,周生就糾集同伴二十多人,去刺殺司馬懿。
胡昭聞知此事后,立即去追趕周生。翻山越嶺,歷盡艱辛,終于在崤山澠池之間。截住了周生一行,經他斡旋,周生才放棄了尋仇的打算。
司馬懿死里逃生,胡昭功不可沒。
建安六年(201年),郡中推舉司馬懿為計掾。
時曹操正任司空,聽到他的名聲后,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。
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,受到胡昭的影響,也想充當一段時間的隱士,自高身價,不想這么快去曹操手下為官,便借口自己有風痹病,身體不能起居。
曹操不信,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,司馬懿躺在那里,一動不動,像真染上風痹一般。
建安十三年(208年),曹操為丞相以后,使用強制手段,辟司馬懿為文學掾。
曹操對使者說:“如果他再推辭不來,就把他收入監牢”。
司馬懿畏懼,只得就職。
曹操安排司馬懿協助曹丕處理日常工作,歷任黃門侍郎、議郎、丞相東曹屬、丞相主簿等職。成為曹丕的心腹謀士
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“有雄豪志”,又發現他有“狼顧之相”,心里很忌諱。
因此,司馬懿沒有得到曹操的重用,曹操還告誡曹丕說:
“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,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。”
但曹丕和司馬懿關系很好,依靠他的計策,才擊敗曹植獲得世子的權位,總是回護他,而得以無事、
于是,司馬懿勤于職守,廢寢忘食,遂使曹操安心。
現在曹丕的地位已經穩固,司馬懿在丞相府充當主薄,他為了積累聲望,開始活躍起來,多次給曹操出謀劃策,得到了曹操的認可。
聽說關羽要來歸降,司馬懿第一個站出來獻計道:
“大王,關羽當世名將,被孫權逼得走投無路,前來投奔大王,自然不可以拒絕,弱了大王的聲望。其實,關羽來投,最大的問題,就是害怕孫權譴責我們不守約定,但我們與孫權的約定,哪一條也沒有規定我們不能接受關羽的投降,屬下以為,孫權必不敢見責,因為他本身就已經爽約多次,他剛剛徹底得罪劉備,短時間內不可能修復,他可不敢再來招惹大王,導致兩面受敵。而且現在的關羽,可以說是奇貨可居,不管關羽提什么要求,大王都可以答應。留下關羽,隨時可以把他當槍使,關羽精通水戰,隨便找孫權一個不是,讓關羽領兵,打過長江并不難,就有了吞并江東的機會,就算關羽不聽提調,大不了放關羽回西川,到時劉備自然會讓他攻打荊州報仇雪恨,還是大王坐收漁翁之利。”
曹操一聽司馬懿說的有理,馬上派人通知夏侯尚和徐晃,接受關羽的投降,特別嚴令,要以禮相待,以最快的速度,把關羽送過來。
但曹操等了數天,并沒有等到關羽前來投降的消息,反而等到了關羽被孫權部將馬忠活捉的消息,曹操不勝唏噓。
曹操知道,關羽既然選擇了投降自己,絕不會再向孫權投降,想要讓孫權放虎歸山,也不太可能,關羽基本只有死路一條。
想起關羽在華容道放走自己的恩情,想起司馬懿論述的關羽大有用處,曹操突發奇想,想要救關羽一命,就派出一命心腹手下,前往江陵,給孫權送去一封密信,索要關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