賈逵在漢中,曾經與曹彰共事,知道曹彰可不是一勇之夫,他也是文武雙全,識大體、講孝道,因此,他有把握說服曹彰,這才敢領命而出。
相對于曹植,只要沒有兵權,曹彰對曹丕沒有什么威脅,其實在意的只是他的兵權。
賈逵領命,只身出城迎見,曹彰領軍前來,見了賈逵,就問道:
“先王璽綬安在?”
賈逵心知曹彰只是想知道曹操的遺命,但他不假辭色道:
“家有長子,國有儲君。先王璽綬,非君侯之所宜問也。”
曹彰雖然手握重兵,但繼承人一直就沒有他的份,聽了賈逵的責備,默然無語,下令大軍在城外扎下營寨,自己與賈逵一同入城,身后有五百精銳侍衛一路相隨。
到了魏王宮門前,曹彰身后的衛士依然緊跟,賈逵停住腳步,問道:
“君侯此來,是奔喪?還是想爭奪王位?”
曹彰脫口說道:
“吾來奔喪,別無異心。”
賈逵又問道:
“既無異心,何故帶兵入城?”
曹彰立即命衛隊回到城外駐扎,只身入王宮內,拜見曹丕。
兄弟二人相見,相抱大哭。
數日后,曹彰將本部軍馬盡交與曹丕。
曹丕令曹彰回鄢陵封地自守,并頒布詔書說:
“古代帝王之道,用功勛來使親人和睦,并分封母弟,建立邦國以繼承家業,所以能保衛大宗,抵御侵略,防止災難。曹彰以前奉命北伐,平定朔方的土地,功勛盛大,給他增加食邑五千戶,連同以前的共一萬戶。“
曹丕解決了手握重兵的曹彰,安居王位,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。
他大封功臣,拜賈詡為太尉,華歆為相國,王朗為御史大夫;大小官僚,盡皆升賞。謚曹操為武王,葬于鄴郡高陵。
局勢穩定以后,曹丕要想坐穩王位,對一直能夠和他分庭抗禮的曹植,自然不可以放任。
經過魏諷一案的清洗,支持曹植的鐵桿官員,都差不多清理一空。
與曹植相善的于禁,因為被關羽水淹七軍淪落為遣返降將,但他在軍中的勢力依然不容小視。
曹操念于禁以往的功勞,并沒有處罰于禁,只是把他閑置起來。
對當初讓自己寢食難安的于禁,曹丕可不想輕輕放過,他下令于禁整治陵事。
于禁因為曹操的寵信,看出曹操更喜歡曹植,這才提前排隊,想不到還是走眼了。
心知曹丕要報復自己,但于禁不敢違命。
到了地頭以后,只見陵屋中白粉壁上,圖畫關云長水淹七軍擒獲于禁之事:畫中關羽儼然上坐,龐德在堂下憤怒不屈,于禁拜伏于地,哀求乞命之狀。
曹丕本來可以直接處置于禁,但因為曹操生前已經下詔赦免于禁,想讓他安享晚年,他也不敢違背父命。
曹丕只能羞辱于禁,故先令人圖畫陵屋粉壁。
當下,于禁見此畫像,又羞又惱,氣憤成病,不久抑郁而死。
剪除了曹植的羽翼,就該對曹植、曹熊本人出手了。
這天,曹丕升堂議事,手下心腹華歆站起來起奏道:
“鄢陵侯已交割軍馬,赴本國去了;臨淄侯植、蕭懷侯熊,二人竟不前來奔喪,理當問罪。“曹丕早想收拾這兩個抱團的兄弟了,就按照華歆的建議派人前去問罪。
曹植自從失去繼承人的身份以后,承受不住打擊,徹底消沉下去。
曹操在慶幸沒有選曹植為世子的同時,想著保住曹植性命的方法。思前想后,唯有讓他多立功勞,然后閑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