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庸雖然山高路遠,但現在也是兩面受敵,宜都太守陸遜,隨時可以從房陵進攻上庸。
而襄陽的曹軍,也可以經過西城進攻上庸。
劉封和孟達的煩心事,可不止害怕曹軍和孫權軍的進攻,他們還害怕劉備治他們不救關羽之罪。
劉封現在里外不是人,究其原因,與孟達的蠱惑有很大關系,他心中對孟達非常不滿。
在荊州丟失以后,上庸的重要性更大,劉封不敢有失,親自領軍前往房陵方向,優先抵擋來自陸遜的攻打。
而原來重點防御的西城,劉封不放心孟達,只能交托給申家兄弟。
劉封多次找孟達的麻煩泄憤,孟達都忍讓了事,他們兩人不和的事情,申耽兄弟看在眼里,心里有了異心。
孟達自己也有數千兵馬,他雖然沒有與劉封針鋒相對,他有至交好友法正深得劉備的信任,因此并不害怕劉封,一直在退讓,只不過要占據一個“理”字。
孟達心里擔心的,還是軍師諸葛亮,因為最近他聽到不少風聲,他帶兵殺害諸葛亮姐夫蒯祺的事情,已經泄露。
孟達知道,一旦諸葛亮坐實了自己殺害蒯祺的事情,要出手對付自己,就連法正也保不住他。
沒過多久,傳來了法正病逝的消息,孟達沒有了靠山,心里更加不踏實。
思前想后,孟達認為要自保,唯有一個方法,那就是立下大功,受到劉備的重用,與諸葛亮分庭抗禮。
因此,孟達在上庸治理和鎮守上,分外用心。
申家兄弟聯絡夏侯尚的小動作,瞞過了粗心大意的劉封,但被老奸巨猾的孟達看出了端倪。
孟達想要和法正一樣,立下大功,就可以達到法正一樣的成就,到時候諸葛亮也奈何不了自己。
于是,孟達暗中布置,想要出其不意抓捕申家兄弟,奪取他們的兵權。
孟達武功和用兵之能,并不是十分突出,如果能夠和劉封團結協作,還真能立下大功。
但他和劉封不和,他又立功心切,決定將計就計,引誘曹軍來攻,一舉破之。
立此大功,則必定能夠得到劉備的重用,成為第二個法正,他在戰場上誤殺蒯祺這件小事,即便他是諸葛亮的姐夫,也算不得什么大事。
就在孟達打好如意算盤,想要施行這個計劃的時候,他意外收到了好友彭羕的書信,說劉備要治他不救關羽之罪。
彭羕與孟達,曾經同在劉璋收下為官,兩人交情甚厚。
諸葛亮在軍議是上奏,要分別治劉封、孟達之罪,彭羕回家以后,馬上寫下密信,遣心腹人馳報孟達。
孟達收到書信以后,有些措手不及!
想不到劉備等不到他立功受獎,就要動手治罪,對立功受獎,也有些猶豫不決,正在權衡之時,人報申耽求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