亡國之君,對一個皇帝來說,是最不能接受的,不但下場悲慘,而且貽羞萬年。
為了避免這個結局,漢獻帝在宮中枯坐數個時辰以后,無計可施,橫下一條心,準備以死相逼,然后讓皇后曹節,前去找哥哥曹丕說情。
剛好到了吃晚飯的時間,皇后見獻帝沒有用晚膳,就親自前去寢宮找漢獻帝,問道:
“陛下有何不適,怎么不用晚膳?”
漢獻帝哭著說道:
“汝兄欲篡位,令百官緊緊相逼,朕不想成為亡國之君,想絕食而死,皇后可傳我遺命,讓長子劉馮繼位,然后再讓給汝兄曹丕。”
“一日夫妻百日恩”,曹節雖然是曹操的女兒,但在曹家并沒有什么份量,能有現在的地位,典型的妻憑夫貴。
如果皇帝丈夫死了或者禪位,自己也沒有地位可言,曹節也不想這樣,連忙勸住劉協,急急忙忙回娘家,找曹丕理論。
曹丕面對自己的妹妹,為了讓漢獻帝死心,并沒有裝模作樣。
曹丕坦言,劉協禪位已成定局,就算劉協想死都難,他要真的死了,自己就會直接上位,絕對不會立他的兒子劉馮為帝。
當然,曹丕也不會一味地逼迫漢獻帝。也給了一些保證,發誓善待劉協夫婦,除了沒有名分,所有的用度、待遇,與現在相同,不會改變。
曹節回宮后,轉達了曹丕的意思,劉協聽了非常憤怒,決心以絕食抗爭。
誰知道,只過了半天,兩頓沒有吃飯,劉協就難以忍受饑餓,放棄了尋死的念頭。
連饑餓都忍不住的漢獻帝,終于想明白了,好死不如賴活著。
在宮中裝模作樣數天以后,假裝被曹后勸服,答應了群臣的要求。
漢獻帝主動上朝,哭著對他們說道:
“朕愿將天下禪讓于魏王,幸留殘喘,以終天年。”
賈詡最明白曹丕的心思,他要體面的取代漢獻帝,逼宮的事情,是天命所歸,絕對不能與曹丕發生關系。
曹丕為了避嫌,已經帶著數十萬大軍,駐扎在譙,他在邑東以酒食慰勞六軍和譙郡父老,他這次是回鄉祭祖,也要充分享受衣錦歸鄉的榮耀。
曹丕不露面,賈詡當場替曹丕表態:
“魏王必不負陛下。陛下可急降詔,以安眾心。”
漢獻帝令陳群草禪國之詔,令華歆赍捧詔璽,引百官直至魏王宮獻納。
漢獻帝在詔書上寫道:
“朕在位三十二年,遭天下蕩覆,幸賴祖宗之靈,危而復存。然今仰瞻天象,俯察民心,炎精之數既終,行運在乎曹氏。是以前王既樹神武之跡,今王又光耀明德,以應其期。歷數昭明,信可知矣。夫大道之行,天下為公;唐堯不私于厥子,而名播于無窮,朕竊慕焉,今其追踵堯典,禪位于丞相魏王。王其毋辭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