暨艷到處推銷自己的改革方案,孫權當然也有耳聞,他一眼看出了暨艷方案的奧妙所在。
能夠讓世家大族吃癟,孫權怦然心動,但限于約定,他絕對不能親自征召暨艷。
因為那樣一來,改革就成了孫權的主意,他雖然不介意得罪一些世家豪門,但對自己的信譽看得還是比較重的。
江東世家換取這些官位,付出的代價可不小,江東世家的私兵,很大一部分都被孫權征召到戰場上。
這幾年孫權在合肥損兵折將,折損的大部分軍卒,都是各大世家私兵。
但江東的世家,為了能夠自保,還是保留了不小的軍事力量。
孫權想要進一步加強集權,不著痕跡削弱世家豪門的軍事力量,那是必須的,但缺乏一個契機。
當時,張溫也是江東世家的代表,而且是最早支持孫權的那一批。
他能夠得到孫權寵信,位居選曹尚書,就是因為張溫在人事制度方面,特別支持孫權,主張“能者上、庸者下”。
張溫雖然身為江東世家的代表,他深知過猶不及的道理,他也覺得各大世家占據的官位太多,而能夠做事的人太少,他身為江東人事部的一把手,必須要做點什么。
暨艷推銷他的人事改革方案,自然引起了主管人事的張溫的高度關注。
他對暨艷的人事改革方案,做了深入細致的研究,覺得可行性很高。
張溫作為選曹尚書,曾經多次拐彎抹角向孫權推薦暨艷的方案,但孫權都不置可否。
張溫自己對暨艷的方案非常認同,有心向孫權舉薦暨艷。
但他不想把事情辦砸了,不敢直接向孫權舉薦,免得被孫權否決以后,再沒有挽回的余地。
他幾次試探著向孫權請示改變官員選拔制度,孫權雖然沒有斷然否決,但也故意岔開話題。
暨艷那時候還沒有遇到馬謖,他的改革方案還很不成熟,尤其是針對性太強,一眼就能看出他的目的,也容易引起江東世家的反對,孫權自然不好發表意見。
等到暨艷的方案完善了以后,孫權覺得暨艷的改革方案,重點是反腐倡廉,看不出是針對江東世家大族。
最近江東世家大族有些得寸進尺,孫權覺得是該敲打敲打他們了,就主動找到張溫,詢問暨艷的人事改革方案。
張溫心領神會,馬上舉薦暨艷。
暨艷帶著他的改革方案,和孫權一席長談以后,孫權任命暨艷為選曹郎,讓他先在小范圍內實施他的改革方案。
暨艷好不容易得到孫權的重視,職位也從一個辭職的縣吏到選曹郎,可謂一步登天,他可不敢大意。
他揣摩孫權的心思,是要他先做出成績來,然后再重用于他。
暨艷在任選曹郎期間,小心謹慎,瞄準了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員。
那時候官場風氣就是如此,官官相護,以權謀私是常態,很多官員徇私舞弊都是明目張膽,收集他們的證據并不難。
不久之后,暨艷收集了數名官員貪贓枉法的證據,然后上報給孫權。
這數名名官員的挑選,暨艷可謂用盡了心思,很具有代表性。